朱家峪民俗旅游区

朱家峪民俗旅游区位于章丘明水城东南5公里。胡山东北脚下,距省会济南40公里,从309国南行1.5公里便到该村。朱家峪原名城角峪,后改为富山峪,朱氏于明洪武四年(1371)入村,因朱系国姓,又将富山峪改名朱家峪。2002年3月,据省内外专家考证,古村土台子出土陶器残片和斑鹿角化石,夏商时期有庐于此,距今3800年以上。自明代至今,虽经六百余年沧桑之变,但仍较完整地保留着原来的古门、古哨、古桥、古道、古祠、古庙、古宅、古校。“齐鲁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标本”——该村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古以来尤为重视文化教育,人才辈出。清末至民国年间,本村私塾,星罗棋布,达17余处,先后有文峰小学、女子学校和山阴小学各一处。20世纪初,朱家峪开始有了新式教育。1932年,开明人士朱连拔、朱连弟创办了朱家峪女子学校,这是中国农村地区较早的女子学堂,设一个班,学生廿余人,孙吉祥(女)为先生。古老的朱家峪村,在章丘率先提倡女子教育,难能可贵,反响巨大。清末至今,全村教师120余人,从建国至 2003年,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达150余人。

2002年6月,章丘市人民政府将朱家峪评定为“历史文化名村”。2003年11月。该村又被山东省建设厅评定为“省历史文化名村”。朱家峪古村为梯形聚落,上下盘道,高低参差,错落有致。该村三面环山,北临齐鲁世博精品园,南接胡山,西连胡山森林公园,村南头、文峰独秀,庄北首,文昌阁楼,笔架山偎依着村西首,东崖下,清泉长流,村四周尚有九山不露头。

朱家峪有大小古建筑近二百处。大小石桥三十余座,井泉二十余处,庙宇十余处。康熙立交桥、文昌阁、魁星楼、关帝庙、朱氏家祠、双轨故道、坛桥七折、东岭朝霞、古柏亭立、团山瀑布、碧塘倒影、狮子洞、云雾洞、朝阳洞、仙人桌、仙人桥、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数不胜数。因此,朱家峪被专家誉为“齐鲁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标本”。游人登礼门顶部,可迎旭瞻麓,一览山乡之秀美。深秋季节,可赏漫山红叶,大雪过后,玉树琼枝,群山玉峰,更让人留恋。

文峰山上的“齐鲁第一状元钟”“江北状元碑”将激励有志学子奋发图强。欢乐谷内民间体育器械一应俱全,游乐器械更是让儿童流连忘返。文峰山庄、清泉山庄、金鹰山庄等多处旅游餐饮住宿场所让游客在领略大自然的风光后,品尝一下纯天然野生、绿色无公害食品的美味和甘甜的泉水沁人肺腑的感觉。朱家峪民俗旅游区笑迎海内外的游客来观光、休闲、娱乐、健身、访古、探幽、归真。

朱家峪,是中国北方地区典型的山村型古村落,是山东省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里,祠庙、楼阁、古桥、古文化遗址等景点星罗棋布;四面青峰隐隐,溪中碧水悠悠;长白、胡山诸峰拱卫映带如画;悠久的历史文化,多姿多彩的风景名胜资源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和学者。在他们眼里朱家峪就是一本很厚的“书”,涉及政治、历史、民族、宗教、文化、园林、建筑、艺术、自然、地理等科学。

据专家考证出土陶器,夏商时期有庐于此,距今3800年以上。朱家峪自明代以来,虽经六百余年沧桑,仍较完整地保存着原来的古桥、古道、古祠、古庙、古宅、古校、古泉、古哨等建筑格局。朱家峪大小古建筑近200处,大小石桥99座,井泉66处,自然景观100余处。
丰厚的民俗文化底蕴激起了人们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回味、探索和深入研究的无尽兴趣。游客可入村“归真、访古、探幽”,一饱眼福,感悟人生。

穿过古石搭建的立交桥,小路旁的关帝石庙别有风味。这个镶嵌在石墙旁的小庙宇精巧可爱。庙正中是关帝的神韵。两侧有雕刻栩栩如生的飞龙。在小柱子的后面你仔细看一下,有被历史岁月冲刷的“梅、兰、竹、菊”的图样,左侧是“梅花、兰花”右侧是”竹子、菊花”。小庙的楹联是:“文官执笔安天下、武将挥刀定太平。”横批:“亘古一人”顺曲径通幽的小路,可以寻访到有600多年的古槐。在青石小路行走,随处可见的石磨、石臼、石缸、古井、拴马石,等废弃的老屋,感受到村子的古朴与丰厚的文化底蕴。试想,在久远的年代,这里是三面环山,溪水潺潺,琅琅书声,男耕女织,精美的世外桃源图。这里没有江南水乡清秀,没有大兴土木的华丽,而就是这贫瘠的土地流淌着历代人的血汗。康熙立交桥、女子学校、文昌阁、魁星楼、关帝庙、朱氏家祠就是最好的印证。这才体会到”齐鲁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标本"的真正内涵。


 

在线留言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负责声明
  • ABOUT US
  • 环球导航网(worldtravelling)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