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遵义会议会址主楼坐北朝南,一楼一底,为曲尺形,砖木结构,歇山式屋顶,上盖小青瓦。楼房有抱厦一圈,楼顶有一老虎窗。楼层有走廊上,可以凭眺四围苍翠挺拔的群山,指点昔日红军二占遵义时与敌军鏖战地红花岗,插旗山、玉屏山、凤凰山诸峰。会址主楼上下的门窗,漆板栗色,所有窗牖均镶嵌彩色玻璃。紧挨主楼的跨院纯为木结构四合院,仍漆板栗色。会址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二层楼房,为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建筑。上盖小灰瓦,歇山式屋顶上开一“老虎 窗”有抱厦。整个建筑分主楼、跨院两部分。
主楼楼屋四周有回廊,楼房的檐下柱间有十个券拱支撑,保留了我国古建筑“彻上明造”的结构风格。楼上有梭门梭窗。
![]()
会议室呈长方形,面积27平方米,室内陈设,基本上是当年开会时的原貌。屋子正中的顶壁上悬挂着一盏荷叶边盖的洋员灯,屋子的东壁有一只挂钟(原物)和两个壁柜(原物),其中一个壁柜上嵌着一面穿衣镜。西壁是一排轩亮的玻璃窗。屋子中央陈列着一张板栗色的长方桌(原物),四周围着一圈木边藤心摺叠靠背椅,共20只,为出席遵义会议的人员所坐。长方桌下有一只烧木炭的火盆,为当时取暖用。
军委总司令办公室(作战室)在遵义会议会议室正对的楼下,面积为56平方米,两间长方形的房间组成,中间布一道可折叠的六合门。屋子正中陈列着两张黑漆大方桌,桌上有铁座马烟、订书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信、报纸做的信封、30年代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分省地图册以及《陈中日记》等
![]()
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遵义会议会址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4年2月,省委、省政府决定对会址进行全面大维修,在外形恢复原状的原则下,采取整体脱落,原状安装,重新修复的方法。工程于1965年上半年竣工。维修工程总的来说是高质量的。可是,在维修过程中,按照当时省委一位负责同志的个人意见,未经上级文物管理部门批准,就把会议室加宽了0.8米,使面积由原来的16平方米,扩大为21平方米。
自2013年以来,遵义会议会址共接待省内外游客60多万人次,比2012年同期增长了近一半,预计今年总接待游客人数将超过180万人次,远远超过去年的150万人次。同时,遵义强化规划引领,把发展乡村游、生态游纳入旅游业乃至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充分依托田园风光、森林、溶洞、山塘水库、现代畜牧业、科技经济林、历史人文景观等发展旅游,游客也从到农家乐单纯娱乐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度假等方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