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古屯堡村寨位于安顺市东面、七眼桥镇云鹫山峡谷中的云山屯,因保存着较为完好的古屯堡、明代一条街,以及屯堡文化、明清建筑艺术和屯堡宗教文化,被誉为一座现存“屯堡文化地面博物馆”。据史料记载,屯堡人是600年前屯田戍守安顺的江南军队的后裔,其村落依山而建,街巷纵横交错,寨中的每一组建筑、碉楼构成小小的四合院,而在碉楼或围墙之上,设有射击孔,融防御、居住为一体。由于各独立建筑能够相互照应,屯堡古建筑的整体防御由此可见。古屯堡村寨建筑物外表看似粗犷,内部装饰却极为精美,如垂花门、格扇门窗、柱础等部位,将江南的木雕和石雕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颇具观赏价值。
天龙屯堡古镇地处西进云南的咽喉之地,在元代这里就是有名的顺元古驿道,天龙屯堡古镇最早是顺元古驿道上的一个驿站,名叫饭笼驿。由于军事地理位置重要,从明代开始就在这里及周边大量屯兵,时至今日依然如帮,这里仍是驻军重地。清朝康熙年间,云贵总督范承勋奉旨实行"改土归流"后,屯堡人由军户转变为
![]()
历代的屯兵都在这个地方留下了历史的遗迹:明朝征南军队在天台山背后的兵器加工场所,烟堆山的明代烽火台残垒;围绕天台山的古城墙;清"威同之乱时"修建有垛口、炮台、瞭望哨的龙眼山屯,至今残垣尚存;在天龙屯堡古镇中,则是巷道纵横交错,遍布于巷道中的深邃抢眼,石拱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军事功能,这一切无不显示出战争的遗迹,屯堡人武备的思想。明代饭笼驿最初的建设者是如今天龙"张、陈、沈、郑"四大姓的入黔始祖们,特别是身为"通政大夫"的陈典,在天龙设驿站,建塘房。其他三大姓入黔始祖则建"屯堡"屯扎军队。天龙屯堡古镇是一个军事防御功能完善的屯堡建筑典范,它四周建有石拱门,巷道如网,易守难攻,横跨在古驿道上,是上扼滇喉,下控湘、
![]()
水上石林
水上石林是黄果树下游6公里处。这里有一片长约1公里、宽约500米的袖珍型石林,一部分在陆地,一部分在水中。附近的天星洞和"银练坠潭"瀑布,别具一格,是石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星桥,宽约1公里,横跨于暗河之上。石笋林立,造型千奇百怪,有"歪梳"、"火箭"、"笔架"、"老鹰"、"黑熊"、"猛狮"诸名目,鬼斧神工,惟妙惟肖。石上灌木丛生,夹杂青草藤萝和重重叠叠的仙人掌。一些生长在石包上的乔木和榕树,树根没有扎入泥土或岩石缝隙,而是完全裸露于外,爬满崖壁,曲折盘绕,粗大者像"墙屏",密集者似"壁画"。水上石林面积较小,由数十块高大石笋组成天然盆景,石之奇特,树之怪异,比陆地石林更甚。水中倒影,动摇飘忽,如梦如幻,若有若无。石林附近洞穴甚多,岩溶景观琳琅满目。其中天星洞的"八仙过海"、"天国盛宴"、"葡萄厅"、"虎皮山"以及高达25米的天星柱,不仅是岩溶造型艺术的杰作,而且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俱全,令人眼花缭乱。
较之云南石林,天星桥的水上石林以"水"见长。河水如罗裙曳地,至潭边越过并列交错的荷叶形岩石,纵情漫流,水花飞溅,形成万千条银练,若断若续,轻轻地坠入10米深潭,荡起层层微波。所谓"石上流水,水上有石,石上长树",是水上石林区的真实写照。石林区的瀑布,以秀雅取胜,与黄果树大瀑布的雄浑适成对比。水上石林景区主要景观有银练坠潭瀑布、星峡飞瀑布等。这里河床成扇形,上宽下窄,上高下低,落差20余米。由于长年累月的波浪冲击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