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禅寺

南华禅寺位于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以东7公里曹溪河畔。据载,时有梵僧智药三藏率徒来中国五台山礼拜文殊菩萨,初到广州,再沿江北上,路过曹溪口时,掬水饮之,觉此水甘美异常,于是朔源至曹溪。四顾山川奇秀,流水潺潺,于是谓徒曰:此山可建梵刹,吾去后170年,将有无上法宝于此弘化。后韶州牧侯敬中将此事奏于朝廷,上可其请,并敕额“宝林寺”。天监三年建成。
据明万历《曹溪通志》记载: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  南华禅寺2年),印度高僧智药三藏见此地“山水回合,峰峦奇秀,叹如西天宝林山也”,遂建议地方官奏请武帝建寺。天监三年(公元504年),寺庙建成,梁武帝赐额“宝林寺”。唐仪凤二年(公元677年)始,中国佛教禅宗创始人六祖惠能大师来宝林寺说法37载,使南宗禅法大播于天下。故南华寺素有南禅祖庭之称,还与嵩山少林寺并称为禅宗祖庭,在东南亚、朝鲜、韩国、日本以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有重要影响。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武则天赐慧能水晶钵盂、磨衲袈裟等物。唐神龙元年(公元705年),中宗又赐宝钵、磨衲袈裟等物,并将寺名赐改为“中兴寺”;神龙三年(公元707年)再改“法泉寺”。宋开宝元年(968),太祖赐额改称“南华禅寺”,沿称至今。
1983年南华寺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寺庙。今南华寺占地总面积约42.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群总面积1.2万平方米。为阶梯式中轴线对称平面布局。寺向为坐北朝南。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为曹溪门(头山门)、放生池(上筑五香亭)、宝林门(二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灵照塔、祖殿、方丈室。自天王殿始作封闭,东侧依次为钟楼、客堂、伽蓝殿、斋堂等;西侧依次为鼓楼、祖师殿、功德堂(亦称西归堂)、禅堂、僧伽培训班等。主体建筑院落外,北侧有卓锡泉(俗名九龙泉)、伏虎亭、飞锡桥;西侧有无尽庵、海会塔、虚云和尚舍利塔;东侧有中山亭。
全寺殿堂飞檐斗拱,以重檐歇山顶、一斗三升居多,青砖灰沙砌.南华禅寺墙,琉璃碧瓦为面,灰脊、琉璃珠脊刹、蔓草式脊吻。重要殿堂脊吻与脊刹间置琉璃鳌鱼,正脊两端饰夔龙脊头。多用木圆柱为支柱并将殿堂分为多间,石柱础多覆盆式。门窗则多花格门、格子窗棂。主要殿堂和钟鼓楼的大木梁都是用巨大铁力木(坤甸木)架成(为清初平南王尚可喜重修南华寺时所用之木)。大雄宝殿高16.7米、宽34.2米(七间)、进深28.5米(七间)。重檐歇山顶,前后乳袱用七柱、二十六檩,柱头铺作为六铺作,三抄,无昂,偷心座,补间铺作用二朵。琉璃碧瓦,灰脊,蔓草脊吻,琉璃珠脊刹。格子窗棂,前后均花格门。是广东省最大的寺庙建筑。三宝大佛塑于大雄宝殿正中屏墙神龛之上,连座均8.31米,全身遍贴金箔。观音菩萨泥塑立于三宝佛后屏墙,身高4米,遍贴金箔,跣足立于鳌头,左手倒持净瓶,右手轻执柳枝。五百罗汉泥塑群分塑大雄宝殿四壁及后屏墙,每尊身高约1.1米,与名山大海浑为一体,气势磅礴。弥勒佛塑像坐于天王殿正中屏墙神龛之上,体宽肚凸,笑口常开,憨态可掬。四大天王塑像两两分立天王殿东西两厢,手持法器,面目狰狞。
灵照塔为楼阁式八角五层涩檐出平座砖塔。塔高29.6米,底径11米。塔顶用生铁铸成“堵婆”式,铜铸宝瓶塔刹。初建于唐先天年间(公元712~713年),唐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宪宗赐额曰“元和灵照之塔”。初建时为木塔,多次焚毁重建,至明成化年间(1465~1487)始改为砖塔。今仍保持明代原貌,为南华寺最古、最高的建筑。祖殿中央三座仿阿育王式木塔佛龛分别供奉着三具肉体真身菩萨,左为明代丹田和尚真身,右为明代憨山德清和尚真身,居中者则为禅宗六祖慧能和尚真身。
南华寺内珍藏大批珍贵文物。其中包括:国家一级文物3,二级文物,三级文物。年代最早的有北齐孝昭帝皇建元年(公元560年)造型小巧精美的铜佛像;最著名的有唐六祖惠能“真身”塑像,唐千佛袈裟和历代圣旨;数量最多、艺术价值很高的有北宋雕工精致的木雕罗汉像360件;还有隋铁铸佛像,宋铜铸大铜钟、元铁铸大铁锅、明木雕四大天王像、明重刻苏东坡手迹碑铭、清千佛铁塔、《金刚经》铜印版、南宋万斤大铜钟等诸多国宝。铁铸摩利支天人像(属隋或唐初铸品)、六祖坠腰石、明代铜香炉(为明皇宫内的用品)、明铁鼓等。其它珍贵文物有南汉铁钟(为省内仅存的一口南汉钟)、唐代托纱六祖像及缎质六祖袜、南宋铜钟(万斤大铜钟)、千佛铁塔(塔身整齐排列大小佛像1000个)、清代五百罗汉瓷瓶、唐武则天圣旨、八思巴文圣旨、元仁宗圣旨、明英宗圣旨、清雍正十三年(1735)版钦颁《龙藏》经书、明英宗天顺间(1457~1464)御赐金书《华严经》、清代铜版《金刚经》、清代再版《显扬圣教论》以及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书写的“斋堂”木匾、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书写的“南华禅寺”木匾。其他还有楹联30余对,碑碣30余通。这些珍宝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雕塑、绘画、音乐、文学,乃至历朝的社会风貌、生产生活等最具体真实的史料。  寺内寺外古树参天,有菩提树、水松、榕树、香樟等古树数十棵,浓荫蔽日,一派宁静肃穆气象。1983年,南华寺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寺庙。200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9月3日,南华禅寺曹溪佛学院正式开学,并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曹溪佛学院的前身是虚云老和尚于1948年创办的南华戒律学院和1983年—1993年由惟因和尚创办的僧伽培训班。传正法师住持南华禅寺后,继承了祖庭注重培养人才的优秀传统,决定向省、市宗教部门申请复办曹溪佛学院。2000年5月11日和5月17日,省民宗委和省佛教协会分别批复,同意复办曹溪佛学院。2000年9月3日,曹溪佛学院正式开学。传正法师任院长,妙峰法师任教务长,礼请本焕老和尚、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法师、一诚法师、陈法泉居士、徐文成居士等为名誉院长。曹溪佛学院本着“爱国爱教,团结进步”的宗旨,以培养和提高僧青年整体素质,绍隆三宝、续佛慧命为目的。第一期招生68人。佛学院课程的设置,主要包括佛学理论、基本经典、戒律、禅学、语言文字、英语等,在第三学期开设中国佛教史和印度佛教史。此外,在每个学期开学前后,还要举行为期一周的威仪集训。2002年6月,曹溪佛学院培养出了第一届共七十名毕业生,其中二十三名考取了禅修班,继续在南华禅寺学习深造。
此外,在佛教文化建设方面,近几年来,在传正法师的带领下,南华禅寺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0年,中央电视台第三套节目播出了有关南华禅寺的专题报道;2001年3月17日,传正法师在三寺开示讲经,参加者80多人;历时五年之久、集多人之力编纂的《新编曹溪通志》编辑完成并出版发行.这是南华禅寺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光辉万代,功德无量,传正法师亲为作序;2001年7月12日,香港佛教联合会香港佛教中学师生前来南华禅寺,传正法师为他们开示说法,一行五十七人同沾佛恩;2001年7月20日,南华禅寺被批准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0月,曹溪佛学院院刊《曹溪水》经广东省佛教协会及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批准创刊,并出版了创刊号;2002年3月28日,传正法师向曲江县人民政府、政协和韶关市人大提交了《关于南华禅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提案》。
2002年4月,传正法师倡印的《惟因老和尚圆寂十周年纪念文集》 ,由宗教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南华禅寺出资印刷三千多册,以赠有缘。全书共35万字,由已故茗山法师以及本焕老和尚作序。内容包括已故何明栋先生撰写的“惟因和尚传”,惟因和尚著作选辑12篇,惟因和尚书信选辑以及本焕、佛源、一诚、云峰、传正等诸山长老所写的纪念文选。2002年9月,汇集了中国佛教界、佛学界众多法师、专家学者之优秀论文的禅研究学术文集《曹溪》,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传正法师亲为作序,这是南华禅寺曹溪佛学院创办两年多来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的成果积累,也是向纪念建寺1500周年庆典献上的一份珍贵的礼物。

 

在线留言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负责声明
  • ABOUT US
  • 环球导航网(worldtravelling)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