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风采楼坐落在广东省韶关市区风采路,是明代弘治十年
![]()
“风采楼”三个字的题额,是明代书法家陈白沙茅笔字的存世珍品,墨迹柔韧苍劲、潇洒俊逸,镌刻成石匾高挂门楼。风采楼整座建筑物雄伟独特,气势轩昂,是韶关市的标记建筑,现为韶关市博物馆。风采楼与北京天安门、故宫为同时代同风格的建筑物,楼高22米,正方形,顶为三重飞檐翘角,正中有华饰小圆顶。占地100多平方米,原是砖木结构,于1934年以水泥钢盘结构重建,保持原有建筑的一些特色。风采楼东临浈江,西望武水,气势轩昂,建筑精巧,古色古香,被誉为韶关的标记。
由于现代建筑的规则与宏大,如今风采大厦下的风采
![]()
吊脚楼
在市区东堤中路有一片破旧不堪的“吊脚楼”,今日看来恰似一幅油画上碍眼的一笔,但是,在许多“老韶关”心目中,这里曾经是韶关最繁华的地带,是赫赫有名的“老板街”。 “吊脚楼”的产生是很有渊源的:从前北江水系是广东交通的主干线,江面上千帆竞发,沿岸商贸十分繁忙,“吊脚楼”也就应运而生,
![]()
骑楼
在江南水乡我们总是能看到那些称为廊棚的水乡特色建筑,在韶关的老街上同样能看到类似廊棚具有岭南特色的骑楼,它是针对南方日烈雨多而创造的一种临街建筑。“骑楼”在楼房前跨人行道而建,在马路边互相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这样的骑楼,对于中年的韶关人来说,其实就是童年的回忆;而对于小孩子,就像是一段遥远的传说,曾经是多么真实的生活,如今在他们眼里已经不知所已。
趟拢门
趟拢门是岭南地区平常老百姓家里最普通的生活物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