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泉州草庵位于晋江华表山麓,是中国仅存的最完整的摩
![]() ![]()
在泉州草庵遗址前,曾经出土一块宋末元初完整的黑釉碗,碗内底部在烧制时刻有“明教会”三字。泉州罗山草庵摩尼教遗址的文字记载与黑釉“明教会”的瓷碗相印证,说明泉州的摩尼教活动于元代是比较公开的。泉州草庵最为珍贵的是1339年在庵内正壁天然石上依崖雕刻的一尊“摩尼光佛”坐像浮雕。明教原来是没有塑像敬奉的,这座像应该是明教传入泉州后与汉传融合的结果,因而也是世界上仅存的一尊摩尼教石雕佛像。为了更好保护这座备受世界瞩目的摩尼光佛石刻,石刻前安装了玻璃门,便于密封保护.1923年,佛教僧人瑞意和广空法师筹资修复草庵摩尼光佛殿堂。
![]()
1932年在殿堂东建成“意空楼”。按照《摩尼光佛法仪略》中《寺宇仪》规定,摩尼教寺院只能建经图堂一,斋讲堂一,礼忏堂一,教授堂一,病僧堂一。这五堂为法众共居,精修善业。法国学者伯希和认为,这五堂的用途是:经图堂用于储藏经典和图像,斋讲堂用于吃斋讲道,礼忏堂用于礼拜忏悔,教授堂用于教授宗教,病僧堂用于居住病僧。1938年,在重建后的草庵殿堂大门石柱上,广空法师题刻楹联:“皆得妙法究竟清净,广度一切犹如桥梁。”近代高僧弘一法师集《华严经》句题联:“广大寂静三摩地, 草庵石刻清净光明遍照尊。”
关于草庵的创建年代,弘一法师撰书《重兴草庵记》云:“草庵肇兴,盖在宋代,逮及明初,轮奂尽美。”弘一法师认为草庵肇兴于宋代,当有所本。近年来在草庵发掘出一批“明教会”瓷碗,可证实弘一法师的论断是正确的。在草庵遗址前方的20米处,曾经出土一块宋代完整的黑釉碗,碗内阴刻有“明教会”三字,这是当时泉州明教会活动情况的重要发现。宋末元初时烧制这种黑釉碗,说明罗山草庵摩尼教遗址的文字记载与黑釉“明教会”的瓷碗相印证。宋元时期,泉州的摩尼教活动比较公开,也非常活跃。据悉,摩尼教传入中国时又称“明教”。摩尼教于公元3世纪中叶在波斯创立。公元694年传入中国。明初,由于明太祖嫌其教义上逼国号,于是遣散教众,毁其宫,摩尼教从此一蹶不振,逐渐被其他宗教所融合。因此,泉州草庵摩尼教寺便成了仅存的珍贵史迹。1991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到泉州罗山草庵摩尼教遗址考察后,对草庵摩尼教遗址的文物价值作出高度评价,认为摩尼光佛雕像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世界性和历史性的意义。草庵一侧的巨石上横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