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草庵

泉州草庵位于晋江华表山麓,是中国仅存的最完整的摩尼教遗址,始建于元至元五年(1933年),最初是用草筑成的.泉州草庵现为全国仅存的摩尼石雕遗迹。草庵寺建在一台地上,后依巨石作壁,周围古木苍翠。寺屡经修复,现为单檐歇山式建筑,面宽6.7米,进深3.4米。寺内正壁天然石上,雕凿圆形佛图,中有摩尼光佛坐像,高1.52米,宽0.83米。其石为白色花岗岩,佛像脸部则呈辉绿石色,手部呈粉红石色,天造地设。佛像长发披肩,脸方眉弯,耳大垂肩,颔下两撮长须下垂。身着广袖僧衣,无扣,有襟结下垂作蝶形,双手叠放在盘腿上,掌心向上。雕像背景刻波线状佛光。该像保存完好,首届世界摩尼教学术讨论会把它作为会徽图案。草庵后山上原有“万石峰”“玉泉”、“云梯百级”等摩崖石刻;草庵右侧石山上有“劝念清净光明,大力智慧,无上至真,摩尼光佛”等崖刻咒语,可惜因开山取石已不存了。近年来在草庵附近发掘出黑釉碗,碗底阴刻“明教会”三字,说明当时泉州一带摩尼教已具统一烧制餐具的规模。草庵前有“隐居桥”、“八凤池”、“千年古桧”等处处佳秀;庵后有“万石峰”、““龙泉岩”、“玉泉”等景景奇幽。
在泉州草庵遗址前,曾经出土一块宋末元初完整的黑釉碗,碗内底部在烧制时刻有“明教会”三字。泉州罗山草庵摩尼教遗址的文字记载与黑釉“明教会”的瓷碗相印证,说明泉州的摩尼教活动于元代是比较公开的。泉州草庵最为珍贵的是1339年在庵内正壁天然石上依崖雕刻的一尊“摩尼光佛”坐像浮雕。明教原来是没有塑像敬奉的,这座像应该是明教传入泉州后与汉传融合的结果,因而也是世界上仅存的一尊摩尼教石雕佛像。为了更好保护这座备受世界瞩目的摩尼光佛石刻,石刻前安装了玻璃门,便于密封保护.1923年,佛教僧人瑞意和广空法师筹资修复草庵摩尼光佛殿堂。
1932年在殿堂东建成“意空楼”。按照《摩尼光佛法仪略》中《寺宇仪》规定,摩尼教寺院只能建经图堂一,斋讲堂一,礼忏堂一,教授堂一,病僧堂一。这五堂为法众共居,精修善业。法国学者伯希和认为,这五堂的用途是:经图堂用于储藏经典和图像,斋讲堂用于吃斋讲道,礼忏堂用于礼拜忏悔,教授堂用于教授宗教,病僧堂用于居住病僧。1938年,在重建后的草庵殿堂大门石柱上,广空法师题刻楹联:“皆得妙法究竟清净,广度一切犹如桥梁。”近代高僧弘一法师集《华严经》句题联:“广大寂静三摩地,  草庵石刻清净光明遍照尊。”
关于草庵的创建年代,弘一法师撰书《重兴草庵记》云:“草庵肇兴,盖在宋代,逮及明初,轮奂尽美。”弘一法师认为草庵肇兴于宋代,当有所本。近年来在草庵发掘出一批“明教会”瓷碗,可证实弘一法师的论断是正确的。在草庵遗址前方的20米处,曾经出土一块宋代完整的黑釉碗,碗内阴刻有“明教会”三字,这是当时泉州明教会活动情况的重要发现。宋末元初时烧制这种黑釉碗,说明罗山草庵摩尼教遗址的文字记载与黑釉“明教会”的瓷碗相印证。宋元时期,泉州的摩尼教活动比较公开,也非常活跃。据悉,摩尼教传入中国时又称“明教”。摩尼教于公元3世纪中叶在波斯创立。公元694年传入中国。明初,由于明太祖嫌其教义上逼国号,于是遣散教众,毁其宫,摩尼教从此一蹶不振,逐渐被其他宗教所融合。因此,泉州草庵摩尼教寺便成了仅存的珍贵史迹。1991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到泉州罗山草庵摩尼教遗址考察后,对草庵摩尼教遗址的文物价值作出高度评价,认为摩尼光佛雕像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世界性和历史性的意义。草庵一侧的巨石上横书“劝念”二字。“清净光明,大力智慧,无上至真,摩尼光佛”这十六字真言分四行竖排,深深地刻在石壁上。泉州市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文史专家刘志成到草庵考察后,认为草庵是中国摩尼教消亡的终结点,中国摩尼教消亡的地点就在草庵一带。刻在草庵一侧石壁上的十六字“劝念真言”见证了明教昔日繁华。

 

在线留言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负责声明
  • ABOUT US
  • 环球导航网(worldtravelling)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