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紫帽山位于福建泉州鲤城区西南的晋江市紫帽镇境内,与
![]()
自唐以来,即是著名的旅游风景胜地。紫帽山脉,山岳层迭起伏,有的峻峭参天,有的蜿蜒含蓄,有的玲珑如玉,有的回顾生媚。山间高崖飞瀑,泉水叮当。山下紫湖、紫溪诸湖泊碧波荡漾,或宽或窄,曲折回旋,风韵有致。沿湖四周山坡野地,龙眼、荔枝、杨梅、柿子诸多果树,浓荫蔽空,郁郁苍苍。山中金粟洞、古玄寺、古元室、妙峰院等是唐宋明清历代名人道士的读书修炼之处。保福寺、安福寺、普照寺、五塔岩等都留有历代先贤的佛雕摩崖石刻等印迹。而遍布于山中,形体各异的百处“心”字石刻,更是我国的文物奇观。清源之奇以石,紫帽之秀以峰,
![]()
紫帽山名列泉州“四大名山”(清、紫、葵、罗)行榜第二位,从地方史志、报刊上可熟知其自然形胜、倩影丰姿,历史文化、丰富内蕴和那众多的历史文物.“心”字石刻在各地不少佛寺或道观中常有出现.而福建南部在明代已透渐形成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明末莆田人林龙江成为俗称“三一教”
![]()
铁灶山
紫帽山南侧有座小山叫铁灶山(古称秀林山〉,山上怪石林立,其中有因形似而被称为“飞狮石”的,有三块巨石上,分别浮躁了三尊佛像,又有一些岩石则刻着佛教的经偈,还有一块直立的石壁上,刻有“佛国”两个大字.在这样一座只有几十米高的小山上,竟有这么多佛像浮雕、刻经和摩崖石刻,因此有“铁灶山佛国”之称。
金粟洞
![]()
说是“洞”,其实现在是一座佛教寺庙,有3座主建筑,周围还点缀着几座亭台楼阁.金粟洞在主峰南侧,是唐代道士元德真人郑文叔修炼之处,《晋江县志》载:“金粟崇真观,又名金粟洞,唐时建。明洪武间重建”。典型的闽南建筑格式,红砖、白石、燕尾脊、绿葫芦组成的古寺院,在参天古木的掩映下更显得古色古香,宋宁宗手书“金粟之洞”确有皇家气派。相传唐时有泉人客居洛阳,邂逅一羽衣,寄书紫帽隐者。抵泉后把书交给隐者,隐者送给他一升粟米,到家一看,全变成金粟。这便是“金粟洞”寺名的由来。寺院规制不大,但洁净古朴,庄严静穆,在氤氲烟气中更显得庄重。这里空气清新,十分幽静。我们边品味紫帽山上的好茶好水,边围坐谈天,有点“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感觉。看到有人特意上山在此锻炼身体,感觉真是好地方。
放下全无事
在寺后等处有三个形态各异的“心”字石刻,有个“心”字上面一点刻在下面,这就叫“放下全无事”。
凌霄石塔
凌霄塔不算高,但造型别致,天晴时站在塔前一定可以望得很远很远,泉城晋水尽收眼底。塔身和塔下的“射灯”开放也一定会使夜色更迷人,从山下仰望紫帽山上的凌霄塔又该是怎样的好景致啊。雨天时,回望凌霄塔,只见山峰云彩飘浮,犹如“紫气东来”,这就是“紫帽山”得名的由来吗?
![]()
苏夫人姑庙
这里侍奉的是民间女神苏六娘的神像。苏六娘,传说是晋江苏启能之女,洪熙乙已腊朔诞,生而神异。端淑孝敬,料祸福多奇中,年十六不字。庙面北,原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正殿抬梁式木结构,左侧报恩堂,供奉夫人姑父母苏启能夫妇神位,右侧二层斋舍。庙后为苏夫人姑墓,无碑。墓周植树,树龄近百年,郁郁葱葱。近年来得力于海内外苏氏宗亲及香客捐资,在山上增建7座憩亭及两座石桥,被江南办事处辟为园林。如今,一座恢弘浩瀚、金碧辉煌的新苏夫人姑庙正拔地而起。
莲花石
路过流芳桥,折上凌云阁,至半山,有石耸然,奇突磊落,玲珑跌宕,状如莲花。当地百姓称此石叫“莲花
![]()
好汉坡
“好汉坡”长数百米,山道陡峭,奇峰壁立,众人奋力攀登,逶迤而上,终达观音山头。临高纵目,山外青山,峰峦起伏,林涛翻滚;回眸俯瞰,晋江母亲河如一条摇曳的玉带,穿起锦绣,直奔东海;晋江两岸,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花团锦簇;对面泉山,紫气缭绕,浓妆淡抹,风姿逼人。此番景象,绝无仅有,非紫帽山莫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