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福建省九龙江入海处,有一人烟稠密的村庄,这便是
![]() ![]()
至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宋高宗又敕建庙宇。乾道二年十月赐庙额“慈济”,於是祀庙上升为官方祀庙。真人世居白礁,羽化之後又於真人故居近处建龙湫庵塑像供奉。几经修葺扩建,至宋绍兴间又敕建为灵宫。因宫观址在龙湫庵,所以至今宫楼上仍高悬“真人所居”匾额,并称灵宫为祖宫。又因宫在积善里之西,民间又俗称为“西宫”。宫中有四绝:一是彩绘中有一幅凤头、龙尾、乌龟身、四脚兽的神物;二是宫中保存着康熙、嘉庆、咸丰、光绪等朝代的重修碑记;三是东宫两侧后山,有一块“心”字石,此石形似人心,“心”字中间一点却方在底下;四时宫殿橼子上的黑白画,据说来自唐伯虎的颜料配方和画法,不受虫蚀。
慈济宫面积一千六百多平方公尺,
![]()
中殿前沿一祭台,台缘前镶有飞天仙女和狮子戏球浮雕,造型古朴,为始建文物。中殿正中立柱开阔,神坛上供奉保生大帝。顶棚为穿斗藻井(蛛蜘结网结构),精巧美观,反映了明代日趋繁丽建筑艺术风格。穿斗工艺精密,质地牢固,虽经正统十年漳州六级地震、万历三十二年泉州海域八级地震、民国七年南澳七级地震,以及附近数次五级地震的震动
![]()
前殿骑楼成一长廊,十根石柱一字排开,当中六根蟠龙石柱,中殿十六根立柱,第一排为四根蟠龙石柱,布局整齐。共十根蟠龙石柱系清嘉庆二十一年重修时,台胞所捐献,石柱为八角棱形,外饰镂空蟠龙。石雕技艺精湛,神态逼真,是清代杰出的巨型石雕精品。後殿升高,石阶十数级,开间阔31公尺,深11公尺,18根石木支柱,横直有致,宽阔堂皇,气派宏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