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梵天寺位于大轮山南麓。为福建省最早佛教寺庙之一,
![]() ![]()
宋朱熹为同安主簿时,常到梵天寺游玩,留下多处摩崖石刻,明代王京建筑的仰止亭、刘裳建的石瞻亭、林希元倡导的紫阳书院等,都是纪念名儒朱熹的重要历史建筑。寺院里还有一座建于宋代(元佑年间即1086-1094年)的婆罗门佛塔,三层方形,石构实心,高4.6米,须弥座底为1.78米,四角浮雕侏儒,四面浮雕走兽;二层每面浮雕坐莲佛像4尊;三层四个上角展翅神兽。四面浮雕佛教故事图像。刹座覆莲盆,刹杆五层相轮,刹尖葫芦。
婆罗门佛塔是研究古代宗教史及石雕艺术的实物资料,被列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梵天寺历代高僧辈出,香火不断。唐代黄蘖、慧日,五代道丕、观至,明代无为、法相,清代实韬、无疑,现代会泉、会机、性愿等名僧都曾住锡该寺,
![]()
寺后的文公书院,又名紫阳书院,是泉州府最早的官办书院。还有仰止亭、石瞻亭、千佛阁、魁星阁等,都是明代为纪念朱熹而建立的。至今院内还存有朱熹的石刻画像,至为珍贵。书院的建筑,参差错落,曲经盘桓,茂林修竹,环境幽静,确实是一处静心修行、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梵天寺钟楼北侧有一座宋代婆罗门佛塔,是福建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塔原在县城西安桥,婆罗门佛塔距离现在有900多年的历史,它是宋代元祐年间建的,是西安桥桥头桥尾镇邪保平安的镇桥塔,它的艺术价值比较高,历史悠久。婆罗门佛塔三层,方形,石构实心,通高4。68米,底边1.78米,须弥底座浮
![]()
梵天寺所在的大轮山,是同安区内的主要山峰,山脉绵亘,形状就像是车轮滚动,奔跃而来。历代文人墨客,常来探幽登山,临风吟行,礼佛参禅,泼墨挥毫,留下许多佳章美文和摩崖石刻。整座大轮山和梵天寺这地方的历史和文化比较深厚,宋代(理学家)朱熹的诗,如“梵天观雨”、“游梵天寺”等在同安县志上都有纪录,而且他在大轮山范围内留有很多摩崖石刻,比如“寒竹风松”、“大轮山”、“瞻亭”,据县志记載有八、九个摩崖石刻。很可惜,现在只剩下“瞻亭”两字是朱熹写的字,是明代的一个县令刘裳要建瞻亭这个坛时将这两字描下来建成一个匾,我们在大轮山上看到的“瞻亭”这两字是朱熹的亲笔字,是明代时把它描(摹拓)下来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