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鼓浪屿位于厦门岛西南隅,与厦门市隔海相望,
![]()
鼓浪屿街道短小,纵横交错,清洁幽静,空气新鲜,岛上树木苍翠,繁花似锦,特别是小楼红瓦与绿树相映,显
![]() ![]()
鼓浪屿是"建筑博览馆",许多建筑有浓烈的欧陆风格,古希腊的三大柱式陶立克、爱奥尼克、科林斯各展其姿,罗马式的圆柱,哥特式的尖顶,伊斯兰圆顶,巴洛克式的浮雕,门楼壁炉、阳台、钩栏、突拱窗。争相斗妍,异彩纷呈,洋溢着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色彩。鼓浪屿 鼓浪屿已修好一条环岛路,全长6公里,由道路、隧道、曲桥组成,以电瓶车代步。
环岛路以轮渡码头为起点,向东往皓月园-大德记浴场-观海园-菽庄花园-港仔后浴场-英雄山隧道-鼓浪石-鼓浪别墅-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工艺美术学校-内厝澳-燕尾山-三丘田旅游码头-海底世界-轮渡码头;向西反之亦然。鼓浪屿的夜显得清静幽雅。尤其是夜景工程建设后,代表着自然景象的日光岩、代表着异国建筑风格的八卦楼、代表着音乐岛钢琴造型的候船厅和矗立在覆鼎岩上的郑成功雕像等,在各色灯光映照下透明通亮,熠熠发光。
![]()
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据金门、厦门两岛为根据地抗击南下的清军,并于此操练水师,率兵东征,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鼓浪屿是郑成功最初的根据地。《南疆绎史》等文献记载,郑成功在南安故里焚青衣起兵后,立即"与所厚陈辉等90余人第一旅遁入金门,随往南澳收集余众,得数千",随之"移屯鼓浪屿",时在隆武二年(1646年)。郑氏起师伊始,军费拮据,处境困难。恰好有一艘郑家的商船从日本开来停泊在鼓浪屿,郑成功遂将这艘商船带来的10万两银子用来募兵和购制军械。接着在鼓浪屿日光岩等要地屯营扎寨,设水操台练兵,并积极从鼓
![]()
日光岩
日光岩日光岩俗称"岩仔山",别名"晃岩",相传1641年,郑成功来到晃岩,看到这里的景色胜过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开,称之为"日光岩"。日光岩游览区由日光岩和琴园两个部分组成。日光岩耸峙于鼓浪屿中部偏南,是由两块巨石一竖一横相倚而立,成为龙头山的顶峰,海拔92.7米,为鼓浪屿最高峰。
站在日光岩山门处,看到一块高40多米的巨岩,凌空而立,在那巨岩峭壁上,有1915年许世英题刻的"天风海涛"四字横书;其下还有两行大字题刻,右侧为"鼓浪洞天",左侧为"鹭江第一",前者系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江苏丹阳
![]()
皓月园
皓月园皓月园位于鼓浪屿东部的覆鼎岩海滨,占地3万平方米,沿鹭江之滨铺开,这是以海滨沙滩、岩石、绿树、亭阁展布的庭园。始建于1985年,园以《延平二王集》中"思君寝不寐,皓月透素帏"诗句取名"皓月园"。园内有长13.7米、高4.7米、耗铜18吨的一座郑成功及其部将巨型铜雕像。这座巨型铜雕,除郑成功及其分立左右的部将陈泽、陈广、陈永华、杨朝栋比真实体量略
![]()
古避暑洞
古避暑洞是个很有特色的山洞,两旁石壁支起从天而降的花岗岩巨石,给人泰山压顶之感,十分险峻。上面“古避暑洞”四个字是清末台湾文人施士洁题写的。石洞明亮干燥、通风清爽。穿过古避暑洞,向左拐,有一座窈窕小亭,撑起细细腰骨,把岩石当作凉台,名叫“伞亭”可供游客遮阳避雨。旁边的岩石顶,有一个仙人洗脚的石盆,长年累月盛着水,一旁还有仙人的脚印。其实,“仙人印”、“洗脚盆
![]()
龙头山寨
日光岩又称龙头山,与厦门的虎头山隔海相望,一龙一虎把守厦门港,叫“龙虎守江”。这里原有一座“旭亭”早已毁坦。台湾石国球写一篇《旭亭记》,描写日光岩“山罗海绕,极目东南第一津,水光接天,洪波浴日,皆为梵刹呈奇”。蹬道巨石夹峙,森严壁立,海风穿弄,顿有“九夏生寒”之意,凉意自然来自“鹭江龙窟”。“九夏”即夏季,“龙窟”乃龙住的地方,因鼓浪屿传说中曾住五条龙。这个寨门是郑成功当年屯兵鼓浪屿的“龙头山寨”的寨门,岩石上的圆孔是士兵搭架帐篷开凿的,前国民党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错将军见景生情,命笔写下了七律:“心存只手补天工,八闽屯维今古同;当年古垒依然在,日光岩下忆英雄。”对郑成功赞美异常。蔡元培先生也有一首七律:“叱咤大风镇海涛,指挥若定阵云高。虫沙猿鹤有时尽,正气斌斌不可淘。”“虫沙猿鹤”指从军战死者。
![]()
水操台
水操台是郑成功为收复台湾,操练水师的遗址。巨崖上“闽海雄风”四个字,圆润饱满,酣畅刚健。右前侧另一巨石上,刻着郑成功手书的一首五绝:“礼乐衣冠第,文章孔孟家。南山开寿城,东海酿流霞。”据说,这首诗是临摹郑成功的笔迹而刻的,底下还刻着“郑森私印”和“成功”两方印章,站在水操台,总会令人联想当年郑成功在此处指挥若定,受江上挂旗猎猎,百舸争游,壮士们为祖国的统一而摩拳擦掌的壮观的场面。
鼓浪洞天
日光岩胜景闻名四方,古往今来,一直吸引着许多文人墨客,他们陶醉
![]()
钢琴博物馆
伴着鼓浪屿的海浪声,30台古钢琴静静地站在充满典雅气氛的陈列室中,让带着惊奇眼光的参观者,发出阵阵赞叹。那里就是鼓浪屿钢琴博物馆。2000年1月落成的鼓浪屿钢琴博物馆位于菽庄花园的“听涛轩”,占地450平方米,分AB两所,上下两层,博物馆里陈列了爱国华侨胡友义收藏的40多架古钢琴,其中有稀世名贵的镏金钢琴,有世界最早的四角钢琴和最早最大的立式钢琴,有古老的手摇钢琴、有产自一百年前的脚踏自动演奏钢琴和八个脚踏的古钢琴等。无论是普通的游客,还是音乐家、艺术家,鼓浪屿钢琴博物馆带给他们的艺术熏陶和音乐的启迪都是无尽的。拿千姿百态来形容馆内的钢琴,或有夸张之嫌,但是让参观者随着陈列
![]()
港仔后海滨浴场
港仔后宽阔沙滩上,砂质细软、坡缓浪平、海水流速小,没有鲨鱼出没,每
![]()
百米高台
百米高台为日光岩顶峰,这海拔92.7米,加上圆台,号称“百米高台”。淋浴天风,倾听海涛,眺望远处,水天一色,令人忘却人世间的诸多烦恼,全身心地融入这优美和谐的世界中去。到日光岩旅游,妙就妙在;不单单用肉眼看景,而应该用心灵去感受,做一番彻底的神游。看脚下的鼓浪屿,各种风格的建筑错落有致,好象从这钢琴之岛上弹奏出来音符,凝固成一曲最浪漫的旋律。这是一座神奇的岛屿,在这里的每一栋典雅的楼房里都有一段精彩的传奇故事。往北看,红色、圆穹顶部的建筑十分明显,那就是鼓浪屿最有名的“八卦楼”稍离我们近点的,这竖着十字架的建筑,就是闽南最有名的大教堂“三一堂”。再往前看,鼓浪屿隔鹭江与厦门相望,
![]()
日光岩寺
日光岩寺,俗称“一片瓦”,实际是一个天然石洞,以一巨石为顶,后依山形地势建起寺庙的,具体时间是明朝正德年间万历十四年。有关日光岩名称的来历有两种传说:一是自然地理传说,因每天凌晨,朝阳从厦门五老峰后升起,日光岩最先淋浴在阳光中,故得名为日光岩,寺庙称日光岩寺;一是历史
![]()
风琴博物馆
2005年1月28日晚,
![]()
三一堂
七十多年前,由于厦门中华基督教新街堂、竹树堂、厦港堂一百左右位信徒陆续迁居鼓浪屿,遇到台风、阴雨等天气欲渡海回厦门本岛礼拜深感不便,于是三个堂会的信徒联合在鼓浪屿建立教会,故取名为“三一堂”,更蕴含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教义。起初主日崇拜借用当时毓德女中礼拜堂(现厦门音乐学校),随后于1
![]()
海天堂构
![]()
海天堂构位于鼓浪屿福建路38号,始建于1921年,2002年4月被厦门市政府列为重点历史风貌建筑。目前修复后开放的“海天堂构”老别墅是中西方文化结合的典范之作。门楼是典型中国传统式样,重檐斗拱、飞檐翘角。前后两侧的楼宇,普遍采用古希腊柱式,窗饰大都为西洋风格,但墙面与转角又是中国雕饰。中楼原有一家外国人的俱乐部,黄秀烺购得后,将其建成一幢仿古大屋顶宫殿式建筑,由莆田工匠建造。它采用重檐歇山顶,四角缠枝高高翘起。楼顶前部别具匠心,设计了一个外表看似重檐钻尖的“亭子”,亭尖还安了一个宝葫芦;从内部看却是个条木拼成的八边形藻井,从二楼直达井顶,井壁上画有中国花鸟画。这“亭子”纯属装饰。门、窗、廊、厅的楣上均饰挂水泥透雕飞罩,所有檐角均装饰缠枝花卉或吸水蚊龙,挑粱雀替均塑龙凤挂落,把别墅点缀得十分民族化。其廊柱为方形,红砖砌成,色调自然和谐;而正厅则由四个垂柱花篮与栏杆上的花盆上下对应,特别是以斗拱装饰走廊外沿,显得格外稳重。海天堂构的建筑风格在洋派建筑比比皆是的鼓浪屿,是不多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