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岩

万寿岩遗址位于三元区岩前镇岩前村西北的石灰岩孤峰上,属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2000年被评为我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2001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华东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洞穴类型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它把古人类在福建生活的历史提前了十几万年,填补了福建省考古学年代上的一段空白,其中早期人工石铺地面遗址在全国尚属首次发现,为世界罕见。2006年万寿岩遗址博物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总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内设多媒体演播厅1个、展览厅2个,展示文物300余件。
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主要埋藏在灵峰洞和船帆洞内,据权威专家认为这两个洞的年代分别为18.5万年前和1至3万年前。遗址总面积1200多平方米,发掘面积400平方米,共出土800多件石制品、少量的骨角器和20多种哺乳动物化石。遗址中出土的锐棱砸石核和石片,对研究闽台史前文化渊源意义重大。灵峰洞与船帆洞遗址同处一座岩体山上,因此万寿岩遗址从时间上跨越了旧石器时代的早、晚、末三个阶段,为福建省乃至整个东南沿海地区目前所仅有。
目前该遗址已被列入三元森林公园八大景之一。于2001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区发现了石制品近百件,包括石核、石片、砍砸器与刮削器等,同时还有多种哺乳动物化石。时代为距今20万年左右,为旧石器早期文化遗址。还发现了世界上罕见的早期人工石铺面遗址,石铺面揭露面积约120平方米,并发现了中国犀、虎、棕熊、牛类等伴生动物化石10余种400多件,是中国华东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洞穴类型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
灵峰洞
位于岩体西南坡,相对高度37米,残存面积约250平方米,在已清理的不到10平方米的钙板层中,出土了石核、石片、刮削器、砍砸器、手锤等打制石器和中国犀、虎、水牛、竹鼠等哺乳类动物化石。钙板铀系测年为距今18.5±1.3万年。
船帆洞
位于岩体西坡,相对高度3米,洞内文化堆积分上下两层,下文化层出土石核、石片、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手锤等打制石器300多件和巨獏、中国犀、鬣狗、棕熊等10余种哺乳类动物化石,并清理出约120平方米的人工石铺地面,年代距今约2-3年。上文化层出土打制石器80余件及少量局部磨制的骨铲、骨锥与角饰等骨角制品,年代距今约1万年。船帆洞下层文化层发现的距今约二万年的人工石铺地面,属全国首次,世界罕见。万寿岩遗址共出土八百余件石制品、少量的骨角器和20余种动物化石,年代分别为18万年和1-3万年。
万寿岩船帆洞上层文化中,打制石器与磨制骨、角器共存的文化特征更与“长滨文化”的潮音洞内涵相一致,而年代却比潮音洞久远数千年。它是闽台迄今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从而为研究海峡两岸的远古文化同根同源关系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可对比材料。它是闽台迄今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从而为研究海峡两岸的远古文化同根同源关系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可对比材料。
万寿岩遗址的文化遗存,时代较早,延续时间跨度长久,洞穴形态及周围环境完好,保存了大量有关当时人类生活及其环境背景的重要信息,是研究早期人类社会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演化历史的重要资料,填补了福建旧石器时代人类居址的空白,把福建历史向前推早了十余万年。被列为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2001年6月,万寿岩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万寿岩山体为主体,东至南坑东沿,南至岩坪南沿,西至淳化坂西沿,北至蕉坑仔南沿,总面积36万平方米。
华东地区第一个洞穴类型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万寿岩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把古人类在福建生活的历史提前了十几万年,填补了福建省考古学年代上的一段空白,也是华东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洞穴类型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

 

在线留言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负责声明
  • ABOUT US
  • 环球导航网(worldtravelling)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