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贞堡

安贞堡又名“池贯城”,位于距城75公里处的槐南乡洋头村,建于清朝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历时十四年完工。该堡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是福建省罕见的大型民居建筑。安贞堡是省内罕见的一座大型民居建筑,也是现存最完好的古代夯石建筑之一。其为清代建筑,艺术风格相当精湛,被誉为“闽中瑰宝”.从功能上来说极大地体现了保安的功能。安贞堡座西朝东,前部呈方形,后部为半圆开,依山而建,逐次增高,远远望去,层次分明,气势不凡。外墙用厚石加土夯制,高9米,厚4米,建有5口水井,12个厨房,大小房间360余间,三进设有18个厅堂,堡内屋檐、门扇、窗棂、柱础、斗拱梁架、雀替等均随处可见雕刻、彩绘、泥塑和壁画。堡内装饰华丽,飞禽走兽、牡丹吐艳、孔雀开屏、腊梅迎春等壁画和屋檐上的《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等故事的浮雕人物造型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建筑特色
安贞堡坐西朝东,前部呈方形,后部为半圆开,依山而建,逐次增高,远远望去,层次分明,气势不凡。堡前有一块可容数千人的露天练兵场。堡正面两侧有凸出5米的角楼,用以扩大防卫角度,对进攻正门的来敌给予夹击。正门为一道用巨石砌成丈余高拱形大门,上有“安贞堡”三个大字,两旁书一对联:“安于未雨绸缪固,贞观沐风谧静多。”正门前后有两重,前重是两扇六七寸厚的木板门,后重是一道大铁门。正门顶上设有两处灌水孔,用以防范火攻。
建筑整体是围廊式土楼与厅堂为中心结合的院落式民居,主体是2层三进的四合院,周边是围廊楼屋,共有房间368间。布局沿袭了中国传统建筑中轴对称的格式,轴线上排列厅堂,两旁是护厝。堡内有厅、堂、卧室、书斋、谷仓、储藏间、地下室、厨房、澡房、水井、厕所等,附属建筑有书房、药房、工房、马房、大坪、半月池等。毛石砌筑的围护墙和夯土的围屋高有两层,环绕一周将四合院包裹起来,起到了防卫及防寒御风的作用。坡形屋面顶,层层出檐,脊饰角饰规矩精致。堡内建筑分为二进,左右对称,穿斗与抬梁式结构相结合,随地势逐次升高,远眺其屋顶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城堡的木建筑分为上下两层,每层有内走廊。全堡共有房间350间,厅、堂、卧室、书房、粮库、厨房、厕所齐全,还有水井和下水道,可容千余人居住。
院落式民居
福建省安贞堡整体是围廊式土楼以厅堂为中心结合的院落式民居,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堡内分上下二层,前后三进,建有正堂、下堂18处,大小房间360 余间,备有12个厨房和5口水井,可供千余人食住。
无蜘蛛之谜
安贞堡有一处现象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建堡一百多年,堡内的任何一个角角落落里,从来不结蛛网。神秘的是,堡内有两幅壁画,是当初建堡时画的。一幅是“千蛛扫去”,画中一个仙童正拿扫帚拂去飘落的蜘蛛;一幅是“万蝠招来”,画中仙童手挥芭蕉叶将蝙蝠收入一个巨大的葫芦中。仔细寻找,堡内几乎看不到任何蜘蛛的踪迹,但堡外不过数十米远的附属建筑里蛛网随处可见;而每到夏秋的傍晚,确有大群蝙蝠飞来堡中栖身。
当然,安贞堡没有蜘蛛的原因不可能是壁画那么简单。于是永安一中的罗春和等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查找资料、调查采访、实地考察以及动手试验探索导致安贞堡无蛛蛛、蚊子的真正原因。经过近一学年的研究,终于得出:大量的蝙蝠存在是安贞堡没有蜘蛛、蚊子的直接原因;堡内无人居住,没有灯光的堡内环境,是安贞堡没有蛛蛛、蚊子的根本原因。
布局结构
安贞堡是客家围龙屋的变体,它以北方四合院为核心,周边加上一圈围屋,然后再以过水廊连接而成。就整体而言,安贞堡平面呈前方后圆之形状,暗合“天圆地方”的中国传统宇宙观。堡内建筑前后共为三进。一进为堡墙与前楼的连接,前楼分上下层,各有十四间房,多为谷仓和贮藏间,上下两层均有回廊,左右相通。起到了入堡后使人感到高不可测之神秘。二进为安贞堡的建筑核心,分别由天井、上堂及上堂间、左右厢房、下堂及下堂间四部分组成。它位于堡的中央,占据全堡三分之一以上的面积,依中轴线完全对称,悬挂在二层高处的“第一层”金字匾额,表示这是池家级别最高的家政和居住区。楼下大厅宽敞方正,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为家族聚会、宴请宾客的重要场所。正厅厢房两侧有回廊与两侧的厨房、餐厅相通。每边各为六间厨房,一间厕所。厨房的排烟口为鳄鱼式造型,即达到排烟防雨的功能,又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进即为环堡木楼的后部。正中一厅,称“龙厅”,多为接待近亲挚友和女宾客的场所。厅上木匾书“高仰”,二楼阑额处木匾书“望远”,显示出龙厅登高而止通观全景的高潮作用。安贞堡的外墙围护部分包括围护墙、碉楼和围屋。围护墙和围屋高有两层,环堡一周,将四合院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围护墙厚重结实,墙体下层4米厚,9米高,外侧向上逐渐收分。墙体下层以毛石垒砌,上层用夯土合成,墙上部再搭以木梁架。覆以屋瓦。围护墙前楼东西两端各有一处以四十五度向外伸出的方形碉楼,对土堡大门呈合抱形势。有利于对堡前区域的防卫。碉楼内可放一门土炮和足够的铁砂弹药,以确保大门的安全。
建造技术和材料
安贞堡的建造工序繁多,用工数量惊人。在整个建造过程中,需要地理师、夯土工、木工、泥瓦匠、雕工、画匠等多种工匠,除了本地的木工外,其余的均请外地工匠施工,永春、尤溪一带居多。据说由于建堡主人和蔼守信,即尊重工匠、报酬丰厚,又严把施工质量,每天亲自查看,工匠们都十分尽力,这也许是安贞堡何以建造技术如此精湛,至今坚固不摧的重要原因吧。
安贞堡背依大山,碧水长流,给人呈现生态环境一派安定祥瑞之气势。“背山”可防御冬季西北风,“面水”可方便饮用或洗濯。这种模式就是在今天,也是人们所向往的理想居住地。安贞堡现处地址,据说有近四分之一是泥沼地,四分之三为红土坡地。工匠们推平坡地,清除沼泥,铺上十八层优质松木,在松木层上再铺土夯实。“松水下地同石烂”,由于松木是非常耐水的材料,用其坚固地基就成为虽很昂贵,但却最为理想的做法。安贞堡的建筑是以木构为主的木、石混合结构。核心体部分全为木结构承重,整个堡内建筑除“第一层”上下楼的大厅用抬梁式结构外,其余的均为穿斗式结构。虽说木材耗费较多,但乡村木材资源广泛,且可就近取材,故而皆采用了这种形式简洁便于施工的做法。
安贞堡的屋顶经过精心的设计,除堡前碉楼采用“四面坡”(即歇山式)外,其余的皆为“两面坡”(悬山式)。远远望去,悬山式屋顶前低后高,层层叠起,轮廓分明,栉次鳞比,极富有韵律感。尤其是厨房排烟孔处的屋面防雨做得十分巧妙,永安大部分乡村民间传统做法是在屋顶烟孔上方竖起一个烟囱,顶部盖瓦,烟从四面开口引出。而安贞堡有十二个厨房,若用此法,显然十分难看。于是聪明的泥瓦匠采取在屋顶烟孔处开一个宽40厘米长的口,将口周围修砌成鳄鱼嘴形,上腭盖瓦,下腭吐烟,从外观看就象三个小巧的鱼嘴,非但不影响屋顶形象,反而增添了细部的美感。
建筑艺术
安贞堡的外观造型给人以宏伟壮观,封闭沉重,豪放简练的感觉。内部建筑则给人以富丽堂皇,华美典雅,内涵丰富的韵味。首先是堡内的大木装修生动自然,繁简有致。围护体部分的木石构件按构造需要决定尺寸,屋架完全露明,不施雕刻,豪爽质朴。过水廊部分在近人处皆抹圆角或刨平,感觉十分清爽。而集中在核心体建筑位置的梁架虽说风格相似,却内容各异。走廊檐部的垂柱雕有灯笼式、花篮式、瓜果式、莲花式等多种花样;柱上丁头斗拱则有卷云式、花卉式;雀替有龙凤式、艾草式。
其次,小木制作则处处可见是精雕细凿,惟妙惟肖。上堂侧门上的“竹报平安”,“花开富贵”,二楼祖厅的“龙凤呈祥”,还有那“富贵牡丹”、“麒鳞献瑞”、“龟鹤延年”等多种样式的窗、门、栏杆,仿佛带您走进一个充满民俗风情的艺术世界。其三,是堡内留存至今的大量壁画、泥塑和彩绘。壁画采用白描或工笔画法,山水、人物、动物、植物形象逼真、生动,用色则吸收了我国传统的工艺与年画的特色,色彩绚丽,鲜艳明快。泥塑则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所有的内容均来自神话志异、古典名著、戏曲故事和民间传说。每个画面都有一个故事。还有那手持金花雀斧、身着甲胄的武门神、期盼“加官晋爵”的文门神、象征科举中试的“魁星点斗”,寓意仕途光明的“指日高升”……。堡内近百处的绘画,表达了主人仕途进取,祈祷幸福的人生期待和审美情趣,同时也展示了当时地方工匠、画师相当高超的工艺水平。
外表冷峻坚实的土堡,其内部却呈现出温文尔雅、富丽堂皇的仪态。层层叠进的木楼,逐次升高的厅堂,在中轴线上排列整齐,令人感受到它的严谨、规范。两侧众多的房间和环堡小道,使人如入迷宫。上下左右,高低错落,又可探寻出宗法礼制的无处不在。近300间的房间都有其各自的功能:有议事会客的正厅,有排列祖先牌位的神龛,有接待女宾眷属的下堂,有读书习字的书房,有天井、水井、粮仓、厨房、厕所、防水库等,一应俱全,俨然是个社区的缩影。安贞堡能防火、防盗、防攻,又能防毒、防潮、防暑。面对这座集各种功能于一体的超大型建筑,人们不得不为古人的殚精竭虑和无限智慧感到钦佩。
安贞堡内,遍布四周的雕刻、壁画、泥塑,把人们带进了一个多彩多姿的民间艺术殿堂。绘在门上的文武门神,威武庄严又笑态可掬;刻在窗棂门扇上的名花异草、瑞兽灵禽,反映出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屋檐上的长卷壁画,显示了当年风行的时尚和价值观的取向;楹柱上的对联,透露了主人的学识和修养。艺术的氛围还含有大量的文化信息,它们大多有出处和典故,分别来自古典小说、传说、戏曲和故事。像《世说新语》中的"日远日近",《封神演义》的"姜尚遇文王",传说中的"舜耕历山",戏曲中的"平贵别窑",还有河图洛书、太极双鱼、八仙、渔樵等。可以说,安贞堡的价值不仅仅是为了生存需要而兴建的建筑,而且已超越其最基本功能而上升为更高的审美认识层面,说它是一座承载大量古代文化信息的载体亦不为过。

 

在线留言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负责声明
  • ABOUT US
  • 环球导航网(worldtravelling)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