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温泉景区

黄山温泉景区
温泉景区古称桃源仙境,因左侧桃花峰上桃花遍岭而名,现以温泉为名。景区位于桃花峰与紫石峰、清潭峰之间,山清水秀,石巧泉奇。该景区以朱砂泉为中心位置而向四周辐射,桃花溪和逍遥溪贯穿其中。它是黄山游览接待中心,这里别墅成群,楼阁遍布,黄山宾馆、桃源宾馆隔溪相对,名胜古迹是景区景观的主要特色。温泉景区是通往南大门及山中各景区的交通枢纽。主要景点有揽胜桥、翼然亭、温泉、观瀑亭、白龙潭、鸣弦泉、三叠泉、慈光阁、人字瀑、百丈泉、冰川遗迹、醉石、丹井等。
黄山温泉
又称汤池、汤泉,黄山“四绝”之一,古名朱砂泉,位于黄山紫云峰下。已有千年历史,自古享誉九州。水质以含重碳酸为主,泉水异常清澈,无色无嗅,其味甘美。常年水温42°c,可饮可浴。流量稳定,久旱不涸,每小时出水量48吨。具有一定医疗价值,对多种疾病有良好治疗效果。相传轩辕黄帝浴后,白发变黑,返老还童,故誉为灵泉。唐大历间,歙州刺史薛邕浴此治愈时疫,于是在此立庐舍,名声大振。古诗云:“五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泉边石壁有明万历年问游人所题“天下名泉”等巨字石刻。另有邓小平所题“天下名泉”刻石。现设有温泉疗养院、 温泉浴池和游泳池。
黄山温泉位于皖南款县以北黄山风景区逍遥溪边,风景秀丽的紫云峰下。源头石壁上有古人“天下名泉”、“飘然欲仙”等题刻。黄山温泉古称汤泉、汤池。因冬夏常温,四时如汤而得名。古书记载:“黄山旧名黯山,东峰下有朱砂泉,可点茗。”
黄山温泉位于悬崖之下,泉甘且冽。关于黄山汤泉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周书异记·神仙传》云,轩辕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受胎息于容成子,吐纳而谷神不死。获灵丹而浮丘翁,遂思超溟渤,游蓬莱。乃告浮丘翁曰:“愿抠衣躬侍修炼。”浮丘翁曰:“择贤而师,学必精奥;栖隐胜地,业则易成。炼金为丹,必假于山水,山秀水正,其药乃灵。江南黯山,据得其中,云凝碧汉,气冠群山,神仙止焉。地无荤辛,境绝腥腐,古本灵药,三冬不调,名花异果,四季皆有。山高木茂,可为炭以成药,进泉直泻,状如飞布。下有灵泉,香美清温,冬夏无变,若能斋心洁己,沐浴其中,饮之灌肠,万病皆愈矣。”黄帝遂命驾。与容成子、浮丘翁同游此山。
因为黄帝在此炼丹修真,于是历代文人墨客曾沐浴黄山汤泉,留下了许多赞美诗篇。宋代曹径有诗《黄山汤泉》曰:“山与红尘远。人凝碧落游。振衣新浴罢,彻底自风流。”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在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二月初三的《游黄山口记》中如此记叙:“汤泉在隔溪,遂俱解衣赴汤池。池前临溪,后依壁,三面石瓷,上环石如桥。汤深三尺,时凝寒未解,而汤气郁然,水泡池底泪泪起,气本香冽……”清代桐城派散文家刘大柑在
《游黄山记》中详细描绘了汤池温泉:“泉自朱砂峰而来,洼为小池,荫以丰岩,深不逾二尺,而泉自沙底泪泪起。池北冷泉出石罐,两水相和,得不炽。凌冬冷泉涸,则水愈温。池之东隅有隙以流,其恶水随浴而净。而朱砂泉其气清芬,故天下多温泉,而黄山为之冠云。”
此外,汪碧玉暖如许,半口熏风坐未央”、“五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等赞美汤泉的诗句举不胜举。其中,明末文士吴士权赋咏其沐浴温泉的感受,可谓维妙维肖:“朝霞浴之如沐丹砂,夜月浴之如涤冰壶,炎曦浴之如沃帝浆,凉腾浴之如蒸肠谷,饱浴之忽饥,醉浴之忽醒,郁浴之忽舒,昏浴之回丹开朗……”有文献稽考,最早开发利用黄山温泉始于唐代,大历年间款州刺史薛岂患时疫,浴之痊廖,于是立庐舍,设盆杆,以病人浴者多愈,自此,温泉名声大振;被誉为“灵泉”。
传扬黄山温泉久旱不涸,霆雨不溢,四时如汤。其实,这与其地质成因有关。黄山温泉属于构造泉,分布在黄山花岗岩体和围岩的接触带附近,泉水自花岗岩体的破裂带溢出。黄山温泉水温常年保持在42 0C左右,流量每昼夜约400吨上下,黄山的水温、流量均较稳定。黄山的年气温变化幅度为28℃,而温泉水温变化幅度仅0.5C;黄山年降雨量的变化幅度为840厘米,而泉水水量的变化幅度仅昼夜26吨之差。可见其流量虽与降雨有同步起伏,但无暴涨暴跌现象。所以,黄山温泉久旱不涸,霆雨不溢。
黄山温泉属碳酸型的温泉水,矿化度约0.08克/升,PH值为7一8,Si02含量为45毫克/升。水中的碳酸氢根离子和钙离子偏高,含有一定量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水温高,水质洁,饮可健身,浴可消疾。所以人们都乐于去涤污去尘,祛病爽兄黄山温泉,是黄山接待的中心。如今在温泉出露的10多处均建立了温泉浴室和温泉游泳池等设施,游客旅途或登山疲劳,入浴池浸泡片刻,便会疲劳全消,心身轻快。
黄山温泉水质是含重碳酸盐等多种矿物质的淡泉水,不含有害物质,可以泡茶酿酒。自唐代开发以来,享誉千年。相传轩辕皇帝曾在此沐浴,须发尽黑,返老还童。据科学测定,泉水终年温度在四十二摄氏度左右,每小时流量约45吨,即便遇久旱亦不干涸。泉水清澈甘醇,含有对人体有益的阴离子和人体所需的铝、镁、钾、钠、钙等多种微量元素,可饮、可浴、可医,对医治人体的消化、神经、心血管、风湿皮肤等病症和消除登山疲劳均有显著的疗效。古人对温泉的治病保健效果归纳为:“饱浴之忽饥,醉浴之忽醒,郁浴之忽舒,昏浴之日月开朗,劳浴之营味安和”,对黄山温泉的健身保健作用进行了充分的肯定。
朱砂泉
又名灵泉,传说轩辕黄帝在此泉中洗澡后,头发变黑,返老还童。唐朝著名诗人贾岛在《题黄山汤泉》中,也曾有赞黄山温泉有使白发变黑的神效:“一濯三沐发,六凿还希夷,伐毛返骨髓,发白令人黟。”南唐保大二年(944年)元宗李景将此泉正式敕命为“灵泉”。说灵泉有能使白发变黑、返老还童的神效,难免夸张、传奇。然而,灵泉为地壳深处的地下水沿岩石裂缝上升流出地表而形成的,久旱不涸,水质清净,可饮可浴,常年水温保持摄氏42度左右,含有微量的氯、钠、钙、镁、钾、铁和放射性氡气等对人体有益的元素,对消化、神经、心血管新陈代谢、运动系统变性的疾病是有较好疗效的的。
黄山泉水盛产朱砂的传说由来已久。李白诗句中的“渴饮丹砂井”中的丹砂,就是朱砂的异名。“朱砂泉”一名,是因为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几次温泉冒红水的现象而流传开来的。有史可查的最早的一次是在宋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二十三日,《新安志》里曾记述了这次冒红水的事实。宋朝汪师孟写的《汤泉灵验记》一文详细而生动地记述了这次冒红水的经过:当时有休宁的金居德和太平的牛振兄弟三人,曾亲眼目睹汤池变赤,不久地震。有位叫惟谅的和尚以为是神仙在显灵,千载难逢,便裸身入浴,闻讯者也纷纷仿效,跳入池内又是洗身,又是汲饮,认为可以长生不老,甚至可以得道成仙。可是后来谁也没有灵验,他们又责怪是惟谅和尚裸体亵渎神灵,因而失去灵效。
在《黄山领要录》中,还有两次记载。如“成化(1465-1487年)中,泉赤三日,人无知者,一僧浴之,寿百岁。”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朱砂见,遍溪皆赤,香闻数里。”最近的一次据说是在1948年,当时在黄山工作的黄五福等五人也曾亲眼看见此泉涌流红水的现象。
由此可见,黄山朱砂泉曾多次涌流红色泉水的传说是可信的,确有其事。那么,此泉水变红是什么缘故呢?对此,古人的看法是错误的,他们除了误将红水当作含有朱砂的水以外,还错误地认为温泉的形成,是与朱砂有关的。《黄海》一书里阐述黄山汤泉时,曾引用《仙经》的话:“山石出硫黄朱砂,其水即热汤。”清朝汪洪度在其《黄山领要录》中也说,天下泉之不藉硫而温者有三:骊山以巩石,安宁以碧玉,黄山以朱砂。黄山温泉属无硫温泉,古已知之,显然其水变热被误认是朱砂引起的。然而这种传统认识却被许多人所接受,以致廖误流传,延续至今。1933年出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里就曾这样描述:“温泉中亦含朱砂质,即偶折松枝,中亦含赤色之朱砂。”难怪黄山“朱砂泉”一名沿用至今了。
人字瀑
古称“双龙瀑布”。温泉旁紫石、朱砂峰间,一源二流,形如“人”字,瀑长50米,如两条白龙直下,声震山谷,气势磅礴。观人字瀑须在雨天或雨后,久晴不雨则难见到。瀑床间岩石凿有云梯磴道,名“罗汉级”,古人由此登山。
百丈泉
百丈泉,位于紫石、清潭两峰之间,距温泉景区较近。每当雨季,巨大的悬崖上,瀑水奔流,直泻百米,犹如白练长垂,疑是银河落地,气势不同凡响。久晴之后,瀑小成泉,涓涓细流,若断若续,长空一线,忽隐忽现,又别有一番诗意。观百丈瀑以观瀑亭的位置最好。
黄山的温泉与奇松、怪石、云海组成黄山一方立体、动态的画,非画家所能描绘;又是一首无字、无声的诗,非诗人所能言达。黄山诸景的天然配置,形成强烈的时空韵律感和节奏感,组合为一曲雄壮的大自然生命乐章,构成黄山统一而和谐的整体美。黄山还有一个能发出响声的奇泉一一鸣弦泉。白色飞泉似匹练拂岩而泻,睁睁作响,宛如美妙动听的琴瑟之音。前人有诗云:“山空滴沥如下注,转觉飘洒若风雨,却按工商仔细听,二十五弦俱不住。”鸣弦泉的形成,由于泉水穿过中空的岩石,水石相击而发出清亮悦耳的声音,当你饱餐黄山秀色,神浴汤口温泉之时,一定得去听听鸣弦泉美妙的泉音一一那是大自然在歌唱。

 

在线留言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负责声明
  • ABOUT US
  • 环球导航网(worldtravelling)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