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音堂景区位于牯牛降保护区的大历山、小历山、骆驼
![]()
"牯牛降”,一个怪异的地名,位于安徽祁门与石台县交界,是黄山山脉向西边延伸的主体,古称“西黄山”,其主峰海拔高度1727.6米,为安徽省南部的第三高峰,因其山形酷似一头牯牛从天而降,故名牯牛降。这里有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在逐渐被世人了解后,成为休闲、避暑的一处圣地。据说,南京地区游览牯牛降的游客每年以20%左右速度递增。观音堂是牯牛降保护区内的一处胜境,在秀丽的山峰雪花尖下一个地势平坦的谷地里,因这里曾经有座供奉观音菩萨的庵堂而得名。
观音堂谷地四周群山环抱,奇峰高耸,苍崖吐翠,
![]()
当年僧人们所种的树木还有几株幸存,尤以一株罗汉松最引人注目,树形秀丽,高大挺拔,虬枝苍劲。为当年寺僧所植,树龄有3 百多年了,历经风雨,基干部已有残枯,但树势犹健,“霜剑冰刀难折骨,唤回魂天再峥嵘”,此树高大苍古,据说是皖南一带最大的罗汉松。另一株老桂花树亦历尽苍桑,仍生机勃勃,年复一年无声地述说着往事。庙宇四周的缓坡上郁郁葱葱,长着数千杆毛竹,形成蔚为壮观的竹海,山风时拂,凤尾潇潇,龙吟细细。置身其间,虽盛夏亦觉清凉,神奇的是这里绝无蚊蝇虫害,实在是一块奇妙的净土。然而更神奇的还不止这些,庙宇遗址四周簇拥的毛竹,哪怕长得再茂密拥挤,咫尺之遥的遗址空地上,却从来没有发出过一根竹笋;而且从高处往下看,无论长在哪方的毛竹,都朝着庙宇那里倾斜,形成万竹拜佛的景象。有人疑为佛法无边,其实里面蕴含着朴实的大自然法则。
观音堂主殿内的主神像是十八手观音圣像。
![]()
观音堂还有一个很特别的日子,既每年农历正月二十六大开“财库”和“富房”,让善男信女借红包与还红包。借出的红包每个只是象征性放一角钱,每人只限借四个。而到了隔年同日,借红包的人都会加倍奉还。借红包的人主要是希望讨个财运,但也人是为了讨个吉祥与平安。到观音堂莫拜只能用小香,
![]()
一条山溪从幽深的高谷中一路奔泻而来,到了观音堂附近渐行渐缓。前些年,人们在两山之间的狭窄处,砌了一道石坝,便在这里形成了一弯小湖,人们称之为“牯牛湖”,山光树影,倒映其中,如世外桃源般清幽。溯此山溪而上,沟壑纵横,山石嶙峋,千姿百态;溪瀑相连,飞珠溅玉;清潭石凼,密布其间。奇峰、怪石、清泉、飞瀑、古木、瑞草,组合成一个个奇景。诸如黄龙潭、黑龙潭、铸钱炉、仙人聚会等等,均美妙无比,如人间仙境。黄龙潭、黑龙潭为山涧中飞瀑冲击而成的小水潭,水清
![]()
最美妙的景致是仙女潭,人们俗名之为仙女洗澡盆,位于观音堂不远处的另一幽谷中,传说天上的七仙女常在此沐浴。这里苍崖绝壁,水声清扬似琼佩相击。溪水在谷底聚成一个的水潭,清澈见底,天光云影,徘徊其间,青山绿树,倒影其上。仅此便让人陶醉,然而别有洞天,爬过丈余高的石壁,豁然可见一个呈椭圆形的大石潭,其境之美让人词拙。潭的上方峭壁嶙峋,峥嵘奇特的山石呈穹隆状半罩于潭水之上,石缝间一股清泉飞泻而下,水声激越,回荡在石壁间訇訇作响。那一弯清冽的潭水,幽幽地呈墨绿色,如绿玉般的纯净,让人
![]()
历史传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观音堂附近曾发生一件事,为该堂增添不少神秘的色彩。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飞机空袭新加坡,四马路也挨了日军的炸弹,当时观音堂隔邻的几间房屋都被炸毁,整条四马路几乎被炸为平地,唯独观音堂有如神助,逃过大劫,只被强烈的爆炸声波震动了一阵子,却没有中弹,庙堂的建筑物也没有被破坏。
![]()
近年来,观音堂景区得到妥善的开发,建起了完善的旅游设施,尤其是那山脚、湖边的一幢幢小木屋,古朴别致,住在其中情趣盎然。入夜,对一钩山月,拥满座清风,听松涛阵阵、竹吟潇潇,仿佛置身世外桃源,忘却一切忧愁烦恼,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牯牛降自然保护区被原始森林覆盖,动植物资源丰富,被专家誉为我国东部地区动植物物种“天然基因库”、绿色“自然博物馆 ”。牯牛降早在1988年便被国务院划定为国家自然保护区,是安徽省第一个国家自然保护区,算起时间比黄山还早;2004年3月,又被国家国土资源部划定为国家地质公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