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井山
天井山位于无为城西南40公里,主峰海拔239 米,西接
![]()
天井山是动物、植物的天然乐园和资源宝库,山中有猫头鹰、黄鹂、杜鹃、白鹭及各种龟蛇等野生动物近百种,最有特色的是每年3月至10月间,成群结队的白鹭、背牛鹭远道而来,在林海中尽情飞翔、栖息,它们白天飞往附近的巢湖、白湖、临湖等地捕食鱼虾,日落就一群一群地飞回来栖宿林中,每天有数
![]()
天井山原先寺庵较多,香火旺盛,久享盛名,为濡西胜境,经历代兵乱,今仅存双泉寺和青苔寺,双泉寺原名福源寺,兴起于唐,盛于明,衰于清,唐贞观二年(628年),太宗皇帝赐金建福源寺,顶梁有“李世民御建尉迟敬德监造”涂金大字,现有记事石碑立于青檀树旁。永微四年(653年)伏虎禅师重建禅院,因寺外有双泉胜景,以此更名为双泉寺,现为省重点保护庙宇。
![]()
天井山公园现已修筑12公里公路和3.3公里旅游步道,通讯、供水、供电设备齐全,新建的“双泉山庄”宾馆一座(即天井山宾馆),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集会议室、客房、餐厅、舞厅于一体,游客至此既可领略清新舒爽的自然风光,更可享受方便、周到的系列服务。
冶父山
冶父山位于安徽省巢湖市庐江县境内,不仅自然风光优美,更因佛而闻名,有“江北九华”之称,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冶父山曾名“冶山”、“野父山”,距庐江县城东约9千米,峰峦叠翠,庙宇辉煌,古迹遗存,佳传甚多。据传春秋时,铸剑之父欧冶子曾在此山铸剑,山上存有铸剑池古迹,因此得名冶父山,冶父山最高峰为兜率蜂,海拔375米,山间绿阴幽馥,郁郁葱葱,群峰耸拔,盘旋而上,远眺江光,俯视五湖(沙湖、黄陂湖、后湖、白湖、巢湖)林峦崤密,雄俊秀丽,甲江淮间诸山,每当大雨初雾,晴空万里,上有浮云紫雾,下有群峦叠翠,蔚成“冶父晴岚”,旧为庐江八景之一。冶父山山头有寺,名曰“伏虎
![]()
据冶父山志记载,伏虎禅师乃庐江黄屯人,因道行高洁,禅理圆融,声振朝野,唐昭宗闻其名赐号“孝慈伏虎禅师”,敕建无量殿与山顶,建冶父寺于南麓,开毗尼法坛,子第受戒八百余众。到了宋代,宋太祖赐额曰“实际禅师”,山上山下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教群,成为江淮闻名的十方丛林,素有“江北小九华”之称。千余年来,冶父山寺宇几经兴废。1984
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将冶父山伏虎寺、实际禅寺列为省级重点寺院。1985年重修无量殿,1996年重建大雄宝殿,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山头伏虎寺、山下实际寺题为匾额。1995年冶父山出了一尊肉身和尚,系冶父
![]()
冶父山有一种神奇的魄力,古往今来,它不知吸引和接待了多少游客。巍巍冶父,数峰罗列。欧峰是这座山的主峰,它险竣多姿,高耸入云,环顾群峰,皆居其下,可谓“一峰兀立冲宵汉,群峰匍匐似儿孙。”山上怪石嶙峋,有昂首屹立峰顶的,有盘旋山腰的,也有俯伏在山脚下的。千百年来,游人以山崖怪石的形象命名,如哈蟆石、月牙石、袈裟柜、晒经台、试剑台、仙人床、观音门、青狮、白象等,都为游人所津津乐道。有八大胜景:湖山一览、冶父晴岚、龙池映月、虎洞吟风、兜率参天、响鼓晴雷、百尺松涛、三春花雨。它们不仅景色各异,别具风光,还有许多美妙的传说。如:山上的铸剑池,就是八景之一的“龙池映月”。相传春秋时有个叫欧冶子的在这里铸过剑,它曾为赵王铸过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五剑。又与干将共为楚王铸过龙泉、
![]()
铸剑池
![]()
又称龙泉,位于伏虎寺东北石阶路侧,周围松竹掩映。相传欧冶子在冶父山为楚王铸剑,用龙泉淬火,后人将其改称为铸剑池。冶父八景中“龙池映月”指的就是铸剑池。铸剑池水光玉莹,清冷逼人,凛凛如剑气浮空。池四周以石围栏,立石碑,建铸剑亭。此乃明万历年间集资修建,今亭废碑失,石栏尚存。铸剑池是冶父山镇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古迹,《冶父山志》载有铸剑池碑记全文。历代骚人墨客游过此山后留下不少诗篇,有诗曰“长剑欲一淬,夜寻冶父山,揽衣望奇气,直在斗牛间”。铸剑池西北20米石阶路左侧有二巨石相合,如双掌合十,十指向空,指“合掌石”,有诗为证:“石丽杨枝滴露团,插天双袖没云端,年年常向空王礼,耐尽西风十指寒。”又传欧冶公当年铸成宝剑,为试剑锋,对此石用力一劈,剑过石开,故又称“试剑石”。
百尺崖位于冶父山巅下东处,距铸剑池约100米,
![]()
伏虎洞
位于冶父山巅西南,距伏虎寺不足百米,石阶路上侧。
![]()
兜率峰
![]()
为冶父八景之一,实际寺后有峰三座,一峰高似一峰,峰高入云,“兜率参天”因此得名。站在实际寺前仰首眺望,山逢突兀,秀如削成,悬岩怪石,甚为壮观;雨后转晴,青山如黛,白云环绕,尤入仙境;每逢春至兰蕙桃李,马缨杜鹃开满林壑,烂若云锦,秋末冬至,黄菊芬芳,香飘四溢,令人赏心悦目。
响鼓岭
位于无梁殿后自欧峰向东沿岭而下,其岭逶迤数里,或丈发或足踏,皆应声如鼓,冶父山八景中“响鼓晴雷”由此得名。响鼓岭大来峰横空悬出一石,似如天外飞来,形如展翅欲飞的雄鹰。此处多为云雾遮绕,常有雄鹰出没,故称之为“飞鹰石”。响鼓岭下沟壑处有石壁,高逾丈,似无字碑,旁有一石,平正如座,天上所作,奇巧非凡。响鼓岭两侧山坡杉松如盖,浓郁幽深,其中有数片枫林,树干挺拔,枝叶婆娑,每当入秋之后枫叶红艳,层林尽染,可谓“冶山红枫”。
汤池温泉
![]()
地处大别山余脉,有数处温泉,古称“坑泉”,后称“汤池”。汤池历史悠久,宋代大诗人王安石谪贬舒州途经此地时,曾入池沐浴,留有《咏东坑泉》诗一首,盛赞汤池温泉“寒泉时所咏,独此沸如蒸。”汤池温泉水温高达63℃,水中富含对人体健康有益的二氧化硅、硫化物和多种阳离子及微量元素,对50多种疾病有明显疗效。半汤泉水冷热合流,洁明清澈,出地一般在55℃,内含活性元素30多种,其中每毫升含80-120埃曼氡气,在国内罕见。经国家权威科研机构鉴定,半汤既产沐浴温泉,又产饮用矿泉,品位上乘,质量优良,可与驰名世界的8大饮用矿泉水媲美,具有极珍贵的开发价值。
周瑜墓
周瑜(175-210年),字公瑾,三国时吴国大将,庐江县人。建安十三年(208年)破曹兵于赤壁,史称赤壁之战,周瑜因此而扬名后世。建安十五年,在率兵西征途中,因长期征战,积劳成疾,导致箭伤复发,逝于巴丘(今湖南岳阳),时年35岁。周瑜墓位于庐江县城东门外横街朝墓巷,建于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香泉
![]()
距和城30公里,泉水热气腾腾,香味浓郁,世称“香泉”。香泉从山下6-7处石缝中喷出,有的形成池塘,有的高达1—2米。水源充足,常年不断,与南京汤山、巢湖半汤、庐江汤池同出一脉。香泉日常水温在45℃-47℃之间,溢涌面积达2700平方米,日涌量达1800吨。
华阳洞
景区褒禅山位于含山县城东北处7.5公里,旧名花山,华阳洞是褒禅山旅游区的主景观,洞深1600米,有10大景区、102个景点。洞群分前洞、后洞、夭洞、地洞,特点是“洞中有洞,洞里有河。河上泛舟,洞洞相通”。前洞有“华阳”、“万象皆空”等石刻文字。后洞又称“碑洞”,即王安石当年游览路线。
游艺风俗:舞龙
舞龙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板龙、滚龙和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