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灵山胜境位于无锡马山的太湖之滨,是全国十二家国家级
![]() ![]()
据说唐朝贞观年间,天下太平,佛教盛行。上至皇帝,下至平民,人人都好佛法,特别是王公贵族,更是与和尚结交为荣。当时马迹山人杭恽随唐高祖平定天下后,做官做到了右将军,他在长安做官时就与大慈恩寺的玄奘法师交好,杭将军念佛心诚,渐入佳境,于是看破红尘,六十岁时就回到老家养老。而这个时候,玄奘法师也西行到天竺取经去了,杭将军行前就告诉朝中好友鄂国公尉迟恭说,若是玄奘法师归来,请转告大师,就说杭某回乡养老,若有缘他日再聚一叙,于是杭将军就回到马山,寄情山水之间,每天在家念佛,倒也自得其乐。
而那玄奘法师从天竺归来后,拜为国师,更是一心促成佛教的传播,于是在国内各地奔波,弘扬佛法,一次他来到苏州
![]() ![]()
第二天一早,两人就出发了,一路游览,一路选址,一路上,好多地方都是地灵形胜,但玄奘法师还是不点头,这倒让杭将军着急起来,时至中午,行至秦履峰东南侧,这里是杭将军家传的山地,也是最后一块,玄奘法师一看,大觉惊奇,此地左右各有一山,中间更有一山,整个山形十分特奇,于是对杭将军说;“杭公,这左右两山叫什么山,中间又叫什么山?”杭将军忙说“法师,这左右分别叫青龙山和白虎山。至于中间吗,乡野中人唤作背山。法师,此地莫非可以建寺?” 玄奘法师大喜,说;“此地地形十分神奇,很象贫僧前往天竺取经时所见的佛祖讲经的灵
![]()
灵山大佛坐落于无锡马山秦履峰南侧的小灵山地区,该处原为唐、宋名刹祥符寺之旧址。立像大佛所在位置系唐玄奘命名的小灵山,故名灵山大佛。这尊宏伟庄严的大佛是中国佛教界近百年来最大的一件盛事,同时也将成为太湖明珠——无锡的标志之一,对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佛经有云:凡新佛像落成,必得经过开光,其神圣意义方始具备。灵山大佛开光
![]()
回顾中国的历史和佛教的历史,在每一个繁荣时代,都会出现高度文明的艺术结晶,千秋万代,历久不衰。为佛立像,成就不凡,从云岗、龙门到敦煌、大足……如今又有灵山大佛,从而在全国形成东有江苏无锡灵山大佛,南有香港天坛大佛,西有四川乐山大佛,北有山西云岗大佛,中有河南洛阳龙门大佛的五方五佛特立耸峙而相呼应的格局。灵山大佛矗立在无锡太湖之滨小灵山上,反映了华东这一福泽宝地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安定祥和,也是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重要体现,并象征和平与生命如青铜一样,亘古长青.
![]()
灵山即灵山胜境由小灵山、祥符禅寺、灵山大佛及分布于其间的其他景点所组成的,可简单概括为一山、一寺、一佛。一山,就是小灵山。小灵山面对太湖,青龙山和白虎山分峙左右两侧,在这里建寺造佛,“前有照、后有靠,两边抱”,实为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一寺,就是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刹祥符禅寺。一佛,就是高达八十八米、被称为神州五方五佛中“东方大佛”的灵山大佛。灵山胜境除了一山、一寺、一佛外,其他景点可以概括为“五、四、三、二、一”五个字。“五”就是指五个广场。它们是胜境广场、佛手广场、殿前广场、杏坛广场和佛前广场。“四”就是指灵山大佛脚下的四个第一,即华夏第一壁、天下第一掌、江南第一钟和神州第一鼎。“三”就是指三棵奇特的树,即千年银杏、三炷香和佛手樟。“二”就是指两口有神话色彩的古井,即六角井和八角井。“一”就是指一潭神奇的古池塘白莲池。
![]()
如果把上述景点都看作是一颗颗明珠的话,佛教文化就是将这些明珠串联在一起的主线。有了这条主线,这些明珠才能相映生辉,光彩夺目,对灵山大佛起到更有效的陪衬和烘托作用。从这样的角度,去审视观赏灵山胜境内的每一个景点,也许会获得更大的启迪。这里既有旖旎动人的自然风光,又有丰富厚实的历史文化、艺术内涵,而且还有非常浓郁的佛教气息。三种不同氛围自然地融为一体,无疑将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多可看的内容,而引发更多的遐想。
大照壁
灵山胜境坐落于山清水秀的无锡太湖之滨,是一座规模宏大、文化精深、意境空灵的佛教主题园区。进入胜境文化园区前,被誉为“华夏第一壁”的灵山大照壁将首先带给您前
![]()
五明桥
照壁对面,柔美的“五明桥”横跨玉带河上,精美的汉白玉桥身凸显典雅、古朴。 “五明”是古印度对人类文化的总括以及对人类知识、学问的分类。“明”指学问、学科,“五明”是指人类文化有五大学问,分别为1、内明:明白自己、明悟
![]()
“灵山胜境”门楼
走过五明桥,便可见一座气势恢弘,庄严而不失精美的“胜境门楼”。门楼糅合徽式建筑之古朴端庄,北方皇家建筑之雄伟大气以及藏式建筑之鲜明活跃风格于一体。正门悬挂 “灵山胜境”匾额亦为已故中国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