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灵山大佛坐落于无锡马山秦履峰南侧的小灵山地区,该
![]()
佛经有云:凡新佛像落成,必得经过开光,其神圣意义方始具备。灵山大佛开光盛典由当今世界三大教派高僧大德共同主持。现场由万盆鲜花,千米黄绢妆点。五百米朝圣之路遍插佛旗
![]()
大佛采用锡青铜材料铸造,除因青铜件持久永恒外,更重要的是青铜艺术是源于石器时代的古典艺术精粹,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极为灿烂的一部分.青铜艺术的古朴素雅和优美细致,
![]()
灵山大佛通高88米,佛体79米,莲花瓣9米。大佛佛体(不含莲花瓣)由1560块6-8毫米厚的铜壁板构成,焊缝长达30余公里。大佛铸铜约700吨,铜板面积达九千多平方米,约一个半足球场大小。由于高科技的运用,灵山大佛能抵御14级台风和8级地震的侵袭。灵山大佛的塑造,依据佛经如来三十二形相的记载完成,是世界上最高大的露天青铜释迦牟尼立像. 大佛慈颜微笑,广视众生,右手"施无畏印"代表除却痛苦,左手"与愿印"代表给予快乐,均为祝福之相,整个佛像形态庄严圆满,安详凝重而细致,显现佛陀慈悲的法相。
回顾中国的历史和佛教的历史,在每一个繁荣时代,都会出现高度文明的艺术结晶,千秋万代,历久不衰。为佛立像,成就不凡,从云岗、龙门到敦煌、大足……如今又有灵山大佛,从而在全国形成东有江苏无锡灵山大佛,南有香港天坛大佛,
![]()
灵山大佛得到了中国佛教界以及社会各界的鼎力襄助。在灵山大佛建设过程中,赵朴初先生还提出了神州“五方五佛”的理念――伴随着灵山大佛的建成,得以圆满了东方灵山大佛、南方天坛大佛、西方乐山大佛、北方云冈大佛、中原龙门大佛之“五方五佛”的格局. 在大佛的建造过程中,运用了现代高新科技,如先进的抗风、防震、避雷等措施,其中,避雷针就被巧妙的藏在大佛的发髻里。由于使用了特型铜壁板和先进的焊接技术,大佛的外型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大佛右手指天,称为“施无畏印”,那是大佛在为众生除去痛苦;左手指地,称为“与愿印”
![]()
不知道在朝拜大佛时是否注意到――瞻仰大佛,不论走近走远,或左或右,大佛的“眼神”总跟随着,关注着。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佛眼”真的会“动”,难道是“佛法无边,无所不见”么?其实是雕塑家的神来之笔和建设过程中的天作之合,创造了如此神奇的效果。关于灵山大佛的神奇,在民间和游客、信众中还有许多传说,例如灵山大佛开光时的奇异瑞象、太子像开光千僧大法会时的祥瑞天气等等,如果有兴趣,不妨到灵山探个究竟。此外,到了灵山,可别忘了去抱抱佛脚,这可是唯一能够亲近大佛的方式。常说:“摸摸佛手有福气,抱抱佛脚抱平安”,在灵山抱佛脚能给大家带去平安吉祥、福寿康乐。
由于灵山大佛奇高,瞻仰或照相时都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大佛座基的裙房里,特地设置两台电梯,专门送信众和游客登上莲花座,走到大佛脚前抚摸佛脚,并称之为抱佛脚。这时,人们会发现自己的身高与大佛的大姆脚趾的高度差不多,从而进一步体会到灵山大佛的宏伟巨大。照壁是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灵山大照壁全长39.8米,最高处7.2米,
![]()
照壁立于七色莲花池中,莲花是佛教的吉祥花木之一,相传佛祖出生后即会行走,走出七步,每一步都是一朵盛开的莲花,这就是七步莲花的典故,照壁的南立面.灵山胜会“大型石雕,取材于佛经上佛祖西方灵鹫山说法,诸佛菩萨秉承听经的典故,这组石雕上会聚了佛祖、四大菩萨二弟子、五百罗汉等佛教人物。照壁的北面为“唐僧赐禅小灵山图”,这是关于灵山的一段历史典故。常有游客询问“灵山胜境”的由来,其实这幅图就说明了
![]()
天下第一掌位于佛手广场行道的左侧,是按灵山大佛右手复制,且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铜质手掌,它的总高度为十一点七米,宽五点五米,手指直径一米,总重量达十三吨,掌心的千辐轮,直径达二米。天下第一掌是灵山大佛景区香火最旺的景点之一,当初设置这只巨掌,一是为了让游客更直观地感受八十八米灵山大佛的宏伟,另一方面是由于灵山大佛太高大,让香客游客难以亲近,所以将右手独立,供大家瞻仰、抚摸,在灵山,有“摸佛手有福气,摸佛脚有灵气”的说法。这是因为这只右手的印上是
![]()
八角井
八角井位于杏坛广场东侧,上有八角井亭。八角井亭全部由经过雕刻的缙云石柱、石板镶砌而成,下面由八根刻有神龙的石柱支撑。亭顶呈八角形,中间透空,由石板拼装镶嵌而成,石板内侧刻有八仙的形象和其他花鸟的图案。亭顶八条屋脊上刻有八条龙,龙头向外,朝向八个方向,体现了八角井里隐龙之说。“八角井亭”四字,系茗山长老所题。亭侧立碑镌有《八角井记》,记载了关于八角井的传说,兹抄录如下:八角井,一名龙井,八角乃状其形。原为寺中香积厨汲水之源,深不可测。四众弟子皆谓其通太湖,无论洪旱,水平如镜,不溢不涸。传井中隐镇湖之神青龙君,
![]()
白莲池
在八角井亭的东南侧,有一口形如葫芦的水池,名为白莲池。顾名思义,白莲池内应有白莲盛开,但由于沧桑变迁,白莲已悄然绝迹,而神奇的无尾螺蛳却仍在这里繁衍生存。所谓无尾螺蛳,除了尾尖似被剪刀剪过的痕迹而成为平面以外,其他形状和大小,则完全与普通螺蛳相同。据说,将别处的螺蛳放到这里就不能成活,将这里的无尾螺蛳移到别处放养,同样也无法成活。这就不能不令人称奇了。祥符禅寺修复竣工后,还特地在这里竖碑为记。
![]()
灵山梵宫
灵山梵宫坐落于烟波浩淼的太湖之滨,钟灵毓秀的灵山脚下,气势恢宏的建筑与宝相庄严的灵山大佛比邻而立,瑰丽璀璨的艺术和独特深厚的佛教文化交相辉映。灵山梵宫建筑气势磅礴,布局庄严和谐,总建筑面积达7万余平方米。灵山梵宫的建筑形式突破传统,以石材等坚固耐久材料为主,大量运用高大的廊柱、大跨度的梁柱、高耸的穹顶、超大面积的厅堂等,既体现佛教的博大精深与崇高,又将传统文化元素与鲜明时代特征相融合。梵宫内部各建筑空间独立且互相贯通,由门厅、廊厅、塔厅、圣坛、三传会议厅、千人宴会厅等组成。精雕细琢的东阳木雕、敦煌技师的手工壁画、光灿夺目的琉璃巨制、精致典雅的瓯塑浮雕壁画、技艺精湛的扬州漆器、恢宏大气的油画组图、古雅精丽的景泰蓝须弥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