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江南贡院,又称南京贡院、建康贡院。位于江苏南京城南秦淮河边,毗邻夫子庙.清代初期,南京为江南省首府,故贡院一
![]()
仅清代经过江南乡试后考中状元者58名,占全国状元总数的一半以上。唐伯虎、郑板桥、吴敬梓、吴承恩、方苞、袁枚、林则徐、邓廷桢、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陈独秀等历史名人均为江南贡院的考生或考官。民国时期此处为南京市政府所在地,抗战期间此处曾为汪伪政权行政院及最高行政法院。1989年,我国唯一反映以中国科举历史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博物馆———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在其原址上诞生。馆内至今存有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贡院碑刻”23块以及明代建筑“明远楼”、“飞虹桥”等一批珍贵历史文物,充分展现了1300年中国悠久的科举文化。
明远楼
明远楼是江南贡院内楼宇之一,楼宇层出不穷,作四方形,飞檐出甍,四面皆窗。位于贡院中尽,原是用来监视应试士子队贡院考试匠行动和院落内执役员工有无传递关节的设施。“明远”是“慎终追远,明德归原”的意思。楼下南面曾悬楹联,系清康熙年间名士李渔所撰并题:“矩令若霜严,看多士俯伏低徊,群器尽息;襟期同月朗,喜此地江山人物,一览无余。”从联
![]()
明远楼共三层,该楼为江南贡院的中心,也是最高的一座建筑。“明远”二字取自“大学”中“慎络追远,明得归厚矣”之意,爱国将领林则徐在担任江南贡院建临期间还发明了创造了信炮和号灯制度,有效的保证了考试秩序。明远楼两侧是碑廊,陈列着省级文物,明清贡院碑刻二十余块,它们铭刻着江南贡院的历史,是贡院兴衰的历史见证。明远楼陈列着江南贡院的模型,人们可以从中了解江南贡院的全貌。明远楼的东西两面,是一排排供考生考试的号房,用千字文编排号数,又称号舍。
江南贡院,保留了明远楼,贡院碑刻等重要文物古迹,
![]()
陈列馆
迭经风雨沧桑,江南贡院原有的号房已无遗存。陈列馆作历史再现,按原样复建了四十间,每间宽四尺,深三尺,前面拦有木栅,后面开一小窗,以利监考。房内两边墙上各有上下二条槽缝,插上木板,上面的用作考试几案,下面的作坐凳,夜里二板合并当床铺。考生进入号房即关上木栅封号,答卷、吃喝、解手、睡觉都在里边,不得离开一步,俟交卷时方才开栅离去。
![]()
现今西面各个号房中,均置有一尊彩绘考生塑像,或伏案疾书,或冥思苦索;或从容不迫,或双眉紧蹙,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东面号房是仿真江南乡试的场所,让游人感受科举考试的苦甜悲喜。中外游人着古代秀才衣,在监考官指引下进入号房,唱名就坐答卷。答卷完毕,毕恭毕敬交与考官。考官评定名次,当众放榜,发放捷报,中举者行礼接受。陈列馆还展出科举文物、图片一百余件,录像室播放科举考试程序等电视片。现在,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已经成为研究中国科举制度的场所,收藏科 举文物史料的机构,深受中外人士的赞许。
至公堂
明远楼后是至公堂,系监试等管理考场事务官员的公务处与居所。堂中央高悬康熙皇帝御书“旁求俊义”匾额,堂内有明代名士杨士奇题写的楹联:号列东西,两道文光齐射斗;
![]()
戒慎堂
至公堂往后为戒慎堂,出了戒慎堂后门(又称外帘门),经水池上的飞虹桥,穿过花圃,是称之为内帘的衡鉴堂,这是主考官与同考官阅卷、评定名次处。内外帘各有门,中间还隔以官员、甲士看守的飞虹桥。内外帘官壁垒分明,不得跨越,防止私相舞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