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夫子庙是供奉和祭祀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
![]()
历史上,南京城区的夫子庙曾有三处,一处在今市政府大院内,另一处在朝天宫,也是最有名气的一处。它是宋景祐元年(1034年)从朝天宫迁来的,初为建康府学,元为集庆路学,明初为国学,后为应天府学,清迁出府学,改为江宁、上元两县学。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同治年间(1869年)重建,抗战中为日军焚毁。现存夫子庙为80年代初重建。它采用前庙后学,
![]()
大成殿
巍峨辉煌的大成殿作为夫子庙的核心景区,是供奉和祭祀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因孔子对中国古代文化作出了集大成的贡献而得名,古老的夫子庙大成殿作为秦淮风光带的中心景点,正以崭新的面貌和一流的服务迎接八方来客.大成门内为中心庙院,院内植有银杏八棵,古灯对称有致,中间一条笔直的石砌甬道通向大成殿前的丹墀,此丹墀是祭孔时举行乐舞的地方,正中竖立一尊青铜孔子塑像,高4.18米、重2500公斤,是全国最大的孔子青铜像。两旁石阶有每尊高1.80米的孔子弟子颜回、子路等十二贤人汉白玉塑像分班侍立。巍峨庄严的大成殿,重檐飞翘,斗拱交错,龙吻脊中有双楷戏珠立雕,双重飞檐中海蓝色竖
![]()
大成殿布局为前庙后学宫。门前古狮雄踞,门左右辟角门。封建时代只有官员可以由大门出入,一般士子只能从旁边进出。进入门内,映入眼帘是一座汉白玉卧碑,正面是古代名书法家题的“南京夫子庙”,北面镌刻详细记载了重建夫子庙的经过。进入中心庙院,中间一条笔直的石砌甬道通向大成殿前的坍墀,坍墀正中竖一尊青铜孔子塑像,高4.18米,重2.5吨,是全国最大
![]()
夫子庙地区由于悠久的历史、方便的水上交通,使其在夫子庙出现之前,就已成为古代南京比较有名的"佳丽地"和名士聚居地,因此除了以上所述主要景点外,还有吴敬梓故居、古桃叶渡、萃苑、百年老店一条街、文德桥、王谢故居、乌衣巷、媚香楼等景点。站在夫子庙中轴线的起点部分--夫子庙广场,环顾四周,南有泮池、照壁、木坊,东西两侧有聚星亭、魁光阁及商业区,北有中轴线上主要建筑大成殿和分布于孔庙东西两侧的东、西二市,形成了夫子庙地区区别于其他城市孔庙的独特氛围,即历史上形成的庙市合一的格局。
大成殿照壁
![]()
大成殿照壁,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高大雄伟,全长110米,为全国照壁之最。与全国各地孔庙显著不同的,它以秦淮何自然河流为泮池。池之北岸石栏则是明正德九年(1514年)所建。庙的第一道门为棂星门,是石结构六柱三门,造型优美,其间镶饰牡丹浮雕图案。进入棂星门,迎面便是大成门。孔子对中国古代文化做了集大成的工作,此门因名"大成"。门前石狮雄踞,门左右辟角门。门内两侧分列四块古碑:《孔子问礼图碑》,一说为南朝齐永明二年(484年)遗物;《集庆孔子庙碑》,元至顺元年(1330年)刻成;《封至圣夫人碑》,元至顺二年(1331年)刻成;《封四氏碑》元至顺二年刻成.夫子庙大成殿照壁规模超过山东曲阜孔庙照壁,号称天下第一壁。经修整一新后,目前的夫子庙大成照壁黑瓦红墙,两条金龙戏珠,十分气派.
文德桥
![]()
泮池西侧的文德桥现为汉白玉桥。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因为桥向与子午线方向一致,所以每逢农历11月15日子时左右,皓月当空,凭栏俯视,在桥的两边分别可看到桥影将河中明月分成两个半月,被称为"文德分月"。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一书中就有记述,如果您有机会的话,不妨在农历11月15日来文德桥边看一看。
王谢古居
文德桥南乌衣巷口的一组徽派建筑群,为"王谢古居"。作为东晋豪族王谢两大家族聚居区,影响比较大,尤其是唐刘禹锡名作《乌衣巷》的诗句,使乌衣巷、王谢旧居变得非常有名,现为"南京六朝历史文化陈列馆。"大家有时间可以进去参观参观。
文枢坊
![]()
石栏北侧是新复建的天下文枢坊,表明此处为天下文化中心。三门四柱,颇为壮观。在古代,它与后面的棂星门对应,用于帝王出巡朝圣祀孔,中间高门坊是皇帝幸临的御道,左右供郡亲王出入,一般的官员臣民不能通行,因而平时都用木栅栏封闭起来。
聚星亭
庙前广场西侧的聚星亭,六角飞檐、古朴大方,外表看双重飞檐翘角,貌似两层结构,其实只有一层,亭名取群星聚集、人才荟萃之意。再请看东边,临水而立的小院子是魁光阁,阁内的魁星亭,三层六面,下临秦淮,景致独特。古有"奎主文章"之说。奎星即魁星,是文运兴旺之兆,是科举时代考试夺魁的象征,因而魁星被历代学子奉为神灵。魁光阁与聚星亭东西犄角相望,互为呼应,融为一体。
石砌坊门
![]()
庙前广场北面的石砌坊门,是孔庙第一道大门--棂星门,六柱三门,古朴优美,中间横楣刻有篆文"棂星门"。棂星是古代天文学中的"文星",取名之由是要表示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的意思。三门之间镶嵌有牡丹图案的砖刻浮雕,精雕细琢,美轮美奂。石柱顶端皆用云板,即华表之意,作为一种标志。此乃皇帝祭孔的仪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