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郑州城隍庙在郑州市商城路北。建于明代初年,弘治十四年(1501年)重修。坐北朝南,有山门、前殿、乐楼、
![]()
城隍庙院内立有多块明清碑刻,记述了城隍庙历史沿革及修缮等情况。郑州的城隍是汉王刘邦的大将纪信。楚汉战争时,汉王刘邦被楚王项羽困在荥阳城内,身边的大将纪信献计,自己假扮刘邦诈降,刘邦乘机悄悄逃走。刘邦依计顺利逃脱,纪信束手就擒,恼怒的项羽将他用火烧死。故事发生在郑州,人们被纪信的忠义之举深深感动,纪信遂被奉为郑州城隍.
![]()
城隍庙占地面积约10亩。由大门、过庭、戏楼、大殿、后寝宫和东、西廊房组成。大门面阔3间,进深2间,悬山式建筑,绿色琉璃瓦顶,檐下施三昂七踩斗拱,三幅云昂嘴,耍头呈象鼻状。斗拱后尾均平插垂莲柱,垂莲柱上金枋相连,而柱的上端,直承上金檩。明间前后立4根石柱,周围用木柱,中间为木制通柱,平面均呈小八角形。实榻大门3合,分别装在通柱上。门前砌6级扇面形垂带式踏跺,左右立1对石狮子。过庭距大门10余米,面阔3间,进深2间,硬山式建筑。灰筒瓦顶,正脊两端置大吻,中部饰二龙戏珠和宝瓶,下有浮雕人物,中置神像,两侧各有1对追逐相斗的骑士,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垂脊上的装饰也富有变化,龙飞凤舞,百花盛开,配以狮子滚绣球和海马、狎鱼等脊兽,十分精巧秀丽。
檐下置一斗二升斗拱。山墙下砌筑有弧形墀头,
![]()
殿内为九檩前后廊式的柱梁结构,横梁纵檩,
![]()
该庙的建筑以建造精致、结构坚实而著称。
![]()
城隍庙的来历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城隍原本不是神,“城隍”二字,从字面上解释,城是城墙,隍是没有水的城壕,俗称护城河。“城”和“隍”都是保护城市安全的军事设施。城隍庙早在《周易·礼记》中已记述了它的雏形。三国东吴赤乌年间所建的“芜湖城隍庙”可谓是最早的一座城隍庙。后来北齐书《慕容俨传》记载:“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号城隍神,公私每有祈祷。”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平民百姓流离失所,饱受战争之苦,保护城市乡土的城隍神,在人们心中逐渐诞生。百姓赋予城隍神的职能逐渐扩大到主管生人亡灵,水旱疾疫,赏善罚恶等,俨然成为该城市的行政长官。信仰城隍神及至唐代日趋兴盛。
宋代以后,城隍之祀遍天下,城隍之神被正式列
![]()
“神”是人想象出来的,而城隍庙里的神并非人们想象出来的,这些神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而皆是在该城市为官或生活过的廉吏、忠臣、英雄、品行正直或做善事的人,所以城隍神因城市而异,如上海城隍庙里的城隍是秦裕伯,郑州城隍庙供奉的是汉刘邦麾下大将纪信。
近几年来,城隍庙曾多次举办郑州城隍庙文化庙会活动,集中展示具有中原地区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戏曲演唱、秧歌队、盘鼓队表演,唢呐演奏、民间剪纸艺术、黄河澄泥砚、南阳的烙画、淮阳的泥泥狗、历代青铜器、钱币,紫砂各大系列展,专家现场文物鉴定等,应有尽有,为千年古庙增添了新的艺术魅力。
郑州场隍庙会
为郑州地区古庙会。城隍庙位于市区商城路东段。明太祖洪武规定各府、州、县的城隍封号,敕封郑州城隍为“灵佑侯”,并建庙祈祀,所以又称“城隍灵佑侯庙”,庙会兴起当在庙宇建成之时,会期从三月初一至三月二十八。民国5年(1916)《郑县志》载:“庙会最盛,自十五日起,士女答赛拈香,或奠献花果,或恭悬匾额,或割股披红,或枷锁伏罪,并有卖买赶趣,香茶细果,酒中所需。凡儿童玩物,例如彩妆傀儡、莲船战马、饧笙鼗鼓、枪刀剑戟、零碎戏具,在在成市。至一切耕具农器,尤属色色俱备。”20世纪50年代以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