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欧阳修陵园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区西13公里辛店镇欧阳寺村。该园环境优美,北依岗阜,丘陵起伏,南临沟壑,
![]()
该陵园安葬有欧阳修及其夫人薛氏和儿孙。欧阳修墓冢高约5米,周长15米,并排右侧有薛夫人墓。陵园坐北向南,在南北中轴线一建有外照壁、大门、内照壁、东西厢房,大殿,直通陵墓。四周有围墙。外照壁高5米,长6米。大门三间,门前左右有台阶,阶旁各有一衔环石狮。内照壁与围墙同高,将庭院分为前后两部分,左右各有便门。庭院中间修有南北甬道,直达大殿。甬道两侧立石猪、石羊雕塑,对称排列。甬道两侧各建厢房3间。大殿又称拜殿,共3间。内设暖阁一座,牌位一座,神幔一挂,供桌一张,锡香炉一个,锡烛台一对。殿前有祭台,祭台前左右各侍立一文官石雕像。陵园有宋、元、明、清石碑40多通,其中有苏轼撰“神道碑”,
![]()
陵园内分别陈列着欧阳修生平图片展、塑像、壁画等。王富珍告诉我们,这里是欧阳修家庭墓群所在地,此地曾经墓冢累累,碑石林立,古柏参天,有宋、元、明、清各代石碑40多通,人称“欧阳坟”。坟前还有一座巍峨壮观的佛寺,名为“欧阳寺”。1991 年至2000年,在欧氏后裔资助下,欧阳修陵园重新修葺一新,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北宋中叶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和金石学家,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北宋乃至中国历史上都影响深远。欧阳修祖籍江西吉安人,出生于四川绵阳,长于湖北随州,死于河南颖州,最后葬于河南新郑辛店镇欧阳寺村,他的许多后裔也都葬在这里。
![]()
欧阳修,天圣进士。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文集》。诗歌《踏莎行》。
今绵阳南郊亦有其祠堂,名曰六一堂。欧阳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