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蓬莱之丹崖山上极目远眺,但见茫茫沧海之上,淼淼烟波之中,撒落着一群苍翠如黛的岛屿,宛若镶嵌在碧波上的 庙岛列岛,扼踞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之间的渤海海峡,由大小30多个岛屿组成。自北向南,可分为三个岛群:北岛群有南隍城岛、北隍城岛和大钦岛、小钦岛等;中岛群有砣矶岛、高山岛、(左石右候)矶岛等;南岛群有南长山岛、北长山岛、大黑山岛、小黑山岛、庙岛等。其中以南长山岛最大,面积为20.4平方公里。庙岛列岛属山东省,为渤海门户,既是旅游胜地,也是军事要道。
在庙岛列岛中的万鸟岛自然保护区内,山石嶙峋,极宜鸟类繁殖和群居。在这里,种类众多的海洋鸟类搭巢筑窝, 庙岛列岛,古有蓬莱、方丈、瀛州海上三神山之称。据《史记》记载,秦皇汉武都曾不辞跋涉,停步歇马于丹崖山畔,望海中神山,乞求长生。有海市时,长山的开头又变幻莫定,方士们就对皇帝说海中有仙山,这仙山指的便是长岛。唐诗曾云:“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宋朝的大文学家苏东坡,当年站在蓬莱海岸上,北望长山诸岛,不由得赞叹道:“真神仙所宅也!”《西游记》、《镜花缘》等神话小说更把这里描绘成为一个虚幻缥缈、超脱凡尘的世外桃源,海上仙境。
庙岛列岛迷人的风景,吸引着无数的游人前来旅游观光。这里有著名的海上幻景——海市蜃楼;有各种海蚀地貌和海滩;有石岛、鸟岛、野兔岛、蝮蛇岛等;有各种海产品和工艺美术品;更有迷人的海景和宜人的气候……。在诸多景色中, 海市蜃楼是大自然的一种光学现象,在特殊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当近地面或海面的空气层中,存在着几层不同折射率的空气层,由于折射率的不同,导致光线的折射与弯曲,使得原来直线传播的光线,变为折线传播,产生全反射现象,因此,远处本来不能看见的“市楼”,现在可以见到了。古人因不知其因,误认为这种幻景是由蜃吐气而成的。据说蜃是一种蛟,能吞云吐雾,故称其为海市蜃楼。
由于海市蜃楼的形成条件较为特殊,所以平时极为罕见,游人难得去蓬莱及庙岛列岛一趟,更是不易看见海市蜃楼现象。但是,据以前的有关记载,海市蜃楼的出现也不是一点规律没有, 海蚀地貌奇观也各有特色:有的突兀群聚,有的孑然孤立;有的像锋利的宝剑,直插云霄;有的像威武的雄狮,昂首伏波;有的像一对情侣摩肩擦臂,亲密无间;有的像窈窕少女,凝神静坐,若有所思……这些奇礁怪石或雄浑粗犷,或古朴清幽,或玲珑剔艇,神韵各具,形成了庙岛列岛的奇景。
海滩之景,以北长山岛上的半月湾为最,此湾内卵石浑圆,有的洁白如美玉,有的鲜红如玛瑙,有的橙黄如蜜桔,有的绛柴油如雕檀,有的晶莹如琥珀,有的漆黑如黛墨。颗颗卵石,均为佳品。至于大黑山岛的蝮蛇和古墓,砣矶岛上的石块,大、小竹岛的翠竹,车由岛上的鸟群,大钦岛上的蝎子等等,均是岛岛有景,景景各异。 复杂的地质构造和地貌形态,蕴育了丰富多彩的海边奇景;宜人的气候和洁净的海水,生长了众多的海生动物和植物。庙岛列岛地处渤、黄两海之间,是多种鱼虾回游的必经之地,有对虾、鲃鱼、鲐鱼、刀鱼、鲈鱼、鲳鱼、鲆鲽、黄花、螃蟹等2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加上庙岛列岛海域辽阔,港湾众多,水质肥沃,是一个良好的天然海上牧场,盛产海带、紫菜、裙带菜、贝类等贝藻生物。珍贵的海产品有鲍鱼,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海味之冠。扇贝也是一种珍贵贝类,其肉质鲜美,富含蛋白质、钙、磷、铁、核黄素等,是食用和医用的良好海产品,经济价值极高。扇贝的闭壳肌,制干后就成为干贝,是美味佳肴。此外,海参、海胆也是十分珍贵的海产品。
庙岛 围绕庙岛的三面岛屿各有特色:东南是南长山岛和北长山岛,两岛之间有一坝相连,即玉石街,宛若兄弟俩,手牵着手,形影相随。在北长山岛的北端,岬角突然转向西,耸起一个山头,监海处尽是高崖危壁,十分险峻,和它对峙的是一个无人居住的圆圆小岛,即太阳岛,俗称烧饼岛。两岛之间有一海峡,为南来北往船只的必经之路,号称珍珠门。再西,即是螳螂岛、犁犋把岛、小黑山岛,排成一字长蛇阵,成为北面的屏障。与小黑山岛鸡犬之声相闻的是大黑山岛,它像一只卧虎,一只爪子向东伸出,即是有名的虎爪崖。它俯伏于湛蓝色海中的身躯,渐渐向南,最后将虎尾一甩,弯成了南北方向,在那里是一溜儿沙岗,十分漂亮。沙岗上的沙子粒细质软,在阳光下闪出光亮,惹人喜爱。在沙岗的尾端有一个礁砣,岿然几立在海中。
在庙岛上有两个村庄,一个叫山前村, 最热闹的场面是每年夏间的“海神娘娘”庙会。从农历七月初七开始,在娘娘庙前的戏楼上开演戏文,往往一演就是七八天,十来天,有时竟长达20多天!庙会期间的盛况,将南来北往的船客吸引住了,纷纷在庙岛上驻足观赏。附近的船也纷纷前来,一清早航行至庙岛,一直闹至深夜戏散,才点上灯笼,各自摇桨归家。
庙岛上的这座娘娘庙,又称天后宫,始建于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明崇祯元年(1628年)又扩建,有前殿、后殿、山门、钟楼、鼓楼及戏楼等建筑,共占地90亩。 在庙岛诸多的旅游景观中,最吸引人也是最为罕见的要数海市蜃楼现象了。每年夏季来临,是观赏海市蜃楼现象的有利时机。虽然对大多数旅游者来说,要观赏到海市蜃楼是十分难得的,但若有运气的话,并掌握好一定的时间和地方,有时还是可能观赏到海市蜃楼这一大自然中的神奇景色的。 1981年农历七月初七下午,当时天气晴朗,海风微拂,波浪不起,海面上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云雾。刹那间,在庙岛南侧的海面上空,隐隐约约出现了两个小岛。岛上道路蜿蜒,楼阁清晰,峰峦垒起,林木葱茏,蔚为奇观。人在楼阁之中出没,车在街道之上奔驰,溪水在峰峦之间流淌,花在丛林之中争艳,宛若仙境,却又历历在目,清晰可辨,高高悬在半空之中,令游人叹为观止矣!这次海市蜃楼历时长达40多分钟,当时的游人真是眼福非浅。
北长山岛 月牙湾,不仅本身形态优美,而且湾中海滩上有着无数色彩斑斓的卵石——珠玑石球,它们在海边形成一道长达1000多米、宽逾50多米的彩色石带。游人至此,宛若进入一个珠光宝气、五彩缤纷的神妙世界!那光怪陆离的珠玑石球,有的洁白如玉,有的红似玛瑙,有的碧若翡翠,有的亮赛明珠;有的大,有的小,各种色彩,各种形态,令人目不暇接。游人每至月牙湾,无不俯身拾上许多,带回去留作纪念品。 月牙湾的卵石,并不是一般海滩上所经常见到的那些普普通通的卵石,而是一种甚为珍稀的美玉般珠玑石。早在宋朝,著名大文学家苏东坡曾十分赞赏北长山岛月牙湾内的珠矶石球,形容它为“五彩斑斓”、“香色粲然”,还专门为一位珍藏月牙湾珠玑石球的朋友写了一篇《北海十二石记》的文章。
北长山岛月牙湾的珠玑石球,不仅仅因其外 那么,如此美丽的五彩珠玑球石是怎样形成的呢?据地质地貌学家对长山岛的考察,认为组成长山岛的主要岩石是震旦系的变质岩,也有一些中生代的燕山期花岗斑岩,这些岩石中富含硬度坚固的石英、燧石成分。随着海平面的上升,庙岛列岛便出露在汪洋之中,成为点点岛屿。在海浪的长期冲蚀下,有些低洼及软弱的地方,便被海浪冲击成小湾,日镦天长,便渐成海湾。山岩亦随之崩落,在海浪的磨蚀下,便渐成圆球,推在海湾之中,形成了今天的月牙湾。
南长山岛
其实,玉石街的铺筑完全是靠长山岛渔民的双手劳动。据明代景泰七年(1456 年)编成的《寰宇通志》的记载:“长山岛分为南北两山,相距五里,中通一路,广二十余丈,皆珠玑石,名玉石街,又名一宿街”。显然,这里称为“一宿街”,源出唐太宗探望尉迟敬德这一传说故事。 为了防止浪涛的冲击侵蚀,在玉石街的东西两侧,沿堤摆满了三角形的大麻石。靠西面的浅海之内,辟成了一个海带养殖场,用来固定海带绳索的无数玻璃球,一排排浮在海面之上,一直延伸到很远,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若仲夏时节至南工山岛,正是海带收获的季节,只见海滩上晒着海带,公路旁堆着海带,房前屋后摆着成捆的海带……这里简直成了海带的世界。 如今的玉石街又有了一个名称——千鼠坝。因为在南、北长山岛上,随着渔民灭鼠活动的开展,老鼠无路可逃,使纷纷逃避在这连接两岛的玉石街上。它们在堤旁的裂缝洞穴内生活,以捕捉小鱼虾蟹等小海生动物为生。如今,老鼠在玉石街上大量繁衍,大有成为玉石街主人的趋势。因此,游人们有感到此,便将玉石街谑称为“千鼠坝”了。
长岛之景,还有一奇,即是候鸟馆。候鸟馆坐落在长岛烽山松林苍翠的山顶上。它是一座楼阁式的仿古建筑,红柱 陈列馆内目前陈列各种鸟类标本120余件。这些标本制作精良,将鸟类飞翔、觅食、追捕、登枝、求偶等诸多生活中的姿态,活灵活现地展示了出来。展出的标本中,最多的是鸣禽和攀禽。鸣禽是鸟类中较高级的鸟群,它们娇小玲珑,叫声婉转动听,羽毛光滑艳丽,可谓声色俱佳,故常是人们笼中的宠物。如黄鹂、歌鸲、三宝鸟、白眉鸫、沙百灵、燕雀等,都能在陈列馆中发现它们宛如在自然界生活的精美标本。
陈列馆中还有相当数量的猛禽鸟类标本。猛禽生性凶猛,行动迅疾,是捕猎其它鸟类及小动物的能手。这里陈列的有苍鹰、蜂鹰、雀鹰、游隼、金雕、白肩雕、白尾海雕、大鵟等数十种。还有不少珍稀鸟类也有其标本。如白鹳、大天鹅、海鸬鹚、豆雁、针尾鸭、白眉鸭、黄嘴白鹭等。据说白鹳是目前世界上最难繁殖的一种鸟类,为数极少。而天鹅则以优美的舞姿,获得 据最新资料表明,目前全球鸟类共9000余种,中国有1200种左右,其中560 多种是候鸟,即有迁徒的习惯。而长岛正是这些候鸟迁徒过程中的一个中转站。据长岛的观测资料,每年春秋过往长岛的候鸟种类多达230多种,其中属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的有41种,属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珍稀鸟类有9种。 众多的鸟类光临,为长岛增添了独特的生机与景色。每当春秋季节的晨昏时分,成群结队的鸟群,叽叽喳喳在林中鸣叫、追逐、嬉戏,一旦受惊飞起,顿时蔽天遮日,蔚为奇观。几乎岛上的所有角落,都能找到鸟的踪迹:水中的礁石、岸边的岩洞、街头巷尾、屋后房前、树林草丛,甚至海上行驶的帆樯,住宅的门窗与阳台,亦是鸟的栖息之地。有的游客行色匆匆,不慎会有飞行中的鸟禽投入怀中。 长岛除拥有大量的候鸟外,还有相当数量的留鸟。值得一提的是,庙岛列岛上之所以有如此众多的鸟类来栖息繁衍,还与当地人们的爱护有很大的关系。长岛人不仅爱岛,而且亦爱与他们一样生活在岛上的鸟类。为此他们在岛上种植了大量的树木,宣传爱鸟的好处,成立专门的机构及制定了爱鸟的法规等等,这些是值得普遍提倡的。
大黑山岛 大黑山岛上,山石嶙峋,草木丰茂,它的头部呈三角形,身体呈灰褐色,且多有斑纹。每年7~9三个月份时,大黑山岛上漫山遍野,到处是蝮蛇,可谓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蛇岛。虽说,大黑山岛上的蝮蛇数量和密度比不上大连老铁山附近的蛇岛,但其丰富的蝮蛇资源,也许算得上是我国的第二大蛇岛了。目前,初步估计大黑山的蝮蛇总数已超过1万多条。蝮蛇虽有剧毒,但浑身是宝,可治疗多种疾病,在医学上有着极大的应用价值。故调查研究大黑山岛上的蝮蛇资源,并合理地加以开发利用,将会使一宝贵资源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较大的作用。
大黑山岛上曾发掘出多处古墓葬,并伴有大量古代文物,成为我国考古史上的一次重要发现,也是大黑山岛上的又一绝景。据考证,这里著名的北庄母系氏族社会村落遗址,生动地展现出了5800年以前我们祖先的生活方式,在考古史上与闻名中外 此外,大黑山岛上的燧石也是十分有名的。在庙岛列岛之中,以螳螂岛上出产的燧石为最佳,其次大概要数大黑山岛上出产的燧石了。石工们将燧石采出后,把它加工成方块形状,可成为工业上磨光机上磨光的填料;把它加工成磨石圆状,可做大型名贵建筑之中的装饰品。
竹山岛 竹山岛是庙岛列岛30多个岛屿之中唯一生长竹子的岛屿。传说这里的竹子是这样长出来的:“有一天暮昏时分,水天尽处,岛屿点点,刹那之间,出现了海市蜃楼般的幻景,竹林隐现,秀美深幽,海风吹来,摇曳舞动。等到幻景退去,那水天尽处的小岛之上居然长了半坡的翠竹,东西两片,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如今在竹山岛之上,仍可看见这片生机盎然的翠竹林。 究竟竹山岛上的竹子是怎么长出来的?尚须进一步考证。一种看法认为可能是在距今数千年前,气候甚暖湿,竹子大片在温带区域生长,当时就有可能在竹山岛上生长,它的种子也有可能随着古人的船只带过去的。另一种看法认为可能是数万年前,海面下降,比现代海面为低,当时渤海海峡露出水面,庙岛列岛也成为陆地上的一些山丘。此时大陆之上,翠竹丛生,作为山丘的庙岛列岛亦是有翠竹生长的。后来随着海平面的抬升,陆地上的山丘渐渐被海水淹没,成为庙岛列岛,而岛上生长的翠竹则一直留了下来,直到今天仍可在竹山岛上见其婆娑身影。
砣矶岛
砣矶岛上的盆景石和彩色石亦同样十分著名。由于岛上岩石之中有白色的石英和蓝绿色的绿泥石相间共生排列在一起,组成蓝白相间的条带状彩色石块。把这些彩色石制成盆景,竖直而置,若万泉争流,气势磅礴;横臣而入,则白云绕峰,缥缈神奇。若再适当加工成一定形状,进 彩色石是砣矶岛上的又一大特产,其最大特点是色彩斑斓,图纹多变,色则赤橙黄绿青紫黑白俱全,纹则直曲长短粗细皆有,一块块被海浪冲蚀成各种形状的石头,分布着这些美妙绝伦的图案,恰如一幅彩墨酣畅、走笔龙蛇的中国泼墨山水一,细细观之令人倍感逼真人生动:有 如同雕梁画栋,钩心斗角,……姿态各异,形象不一。整个砣矶岛,就宛若一个神奇的壁画世界,一个充满幻想的童话天地,一个天然的艺术回廊。游人至此,无不留连忘返;诗人至此,诗兴勃发;画家至此,更是自叹丹青不及。
大钦岛 大钦岛之所有这么多的蝎子生长繁衍,与大钦岛上特殊的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这里林木茂盛,花草丛生,枯叶成堆,顽石遍布,为蝎子的生存繁衍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由于大钦岛上人烟稀少,捕捉蝎子为数尚少,故蝎子在大钦岛得以大量繁衍。蝎子喜爱群居,至少三五成群,多者几十甚至上百的聚集在一处适宜隐蔽的地方。在一些堰埧或石堆里,你若仔细去观察一番,有时可发现上百只大小不一的蝎子抱在一起,形成奇特的“蝎子球”。 大钦岛上,也是经常可见海市蜃楼的地方。1984年7月29日下午4时,在大钦岛的正西方向,曾连续出现了一片层层叠叠的山峦坡谷,其上遍布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各种建筑物,尤其是那高大的烟囱十分引人注目,烟囱里还冒着黑烟呢!还有各种车辆在街道上穿梭来往,路上有许多游移的黑点,影影绰绰,极像街上行人。这次海市蜃楼持续40分钟,至5时20分才逐渐消失。正当游人们余兴未尽,留连忘返之际,海面上又一次出现极为壮观的海市蜃楼,时间只离第一次10分钟,即5时30分,再一次使游人大饱眼福。
车由岛 据统计,庙岛列岛之上共有220余种鸟类,占山东省鸟类总种数的67%,而其中车由岛上的鸟类无疑是异常多的。每年来这里的候鸟有丹顶鹤、白尾海雕、白肩雕、大天鹅、鹗鹰、比利时红隼、丹麦云雀、瑞典乌鸦、萨尔瓦多蛎鹬等等。它们在南迁途中,过山越海,路途漫长,十分辛劳,需要找地憩息,在飞越渤海海峡时,庙岛列岛无疑是它们最好的中途栖息地。故此,庙岛列岛素有我国北方的“候岛旅站”之美名。
兔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