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山

    烟台山位于烟台市区北端,三面环海,岗峦兀立,林木葱茏,清秀幽雅。最高海拔53米,总面积11.6公顷,其中建筑面积0.9公顷,乔灌木约3万株。烟台山是烟台的标志和象征,三面环海,景色迷人,山、海、城、港连为一体的特色和万吨巨轮擦山而过的壮观景象,唯此独有。山上树木葱茏,红楼青舍:海边礁石嶙峋,参差奇异:山体巨石丛生,神功造化奇观:如有灵气贯通山脉,引来观光游客川流不息。高人名流登山一游,或吟诗作画刻石留名:或依礁傍海垂钓取乐:或观日出看海市蜃楼品味自然。

    清同治元年(1862年),烟台成为山东第一个开埠通商口岸,先后有1 7个国家在烟台设立领事或代理领事:英、美、德、法、日、丹麦等6国在烟台山上修建了领事馆、别墅、官邸等30多幢欧式近代建筑。烟台山集东西方文化为一体,成为烟台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最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景区。
    
    在烟台山上,可尽览烟台市全貌。烟台山是明代狼烟墩台的所在地。据史书记载,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 年),为防倭寇侵扰,在此山修建狼烟墩台,也称烽火台,发现敌情,昼则升烟,夜则举火,以为警报,简称烟台,烟台山和烟台市由此得名。在山上还有龙王庙、忠烈祠。抗日烈士纪念碑、惹浪亭等人文景观鸳鸯石、,隋侣廊、盟情崖。母子龟、观海坪、海市蜃楼、一线天、600余年的古栾树等自然景观:造化奇观、石帆,燕台石、太白石、十六字石刻等众多石刻文物遗迹以及海上游艇观光、儿童游乐园、海誓山盟婚庆广场,游客休闲园、风味小吃。烟台特色旅游购物,茶艺等旅游项目和内涵丰富的八大系列展馆,形成了烟台最亮丽的风景。

烟台山绿树翠盖,风光秀丽,景观颇多。山阴半腰陡崖峭壁间,有一块巨石凌空横卧,下有石垫,其形如船,俗称“石船”。上有清康熙年间贡士刘九标七言律诗题刻。石船背面镌“造化奇观”楷书大字。山顶的烽火台已被拆毁,现仅存一段南北长15米、东西宽13 米、高6.5米的台基。1905年7月,英国人在烽火台原址建起一座灯塔,一直使用了80余年。1986年,烟台海上安全监督局在原灯塔西侧,新建起了一座古堡式灯塔,塔高49.25米,通体乳白。烟台山下东海岸路观海潮可谓一大奇景,如果遇上满潮并且逢东北风大作,但见激浪排空,冲天而起,如云似雪,十分壮观。


新建的烟台山灯塔,已被定为烟台市市标。山上现已倾圮的明末所建龙王庙院中,立有一块巨石,高2 米,长3米,宽2米。相传烟台山建烽火台前,每年春季必有群燕汇集于石上,当地渔民称此石为“燕台石”。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六月,浙江人林炳修于石上刻题四言诗十句:“崆峒距左,芝罘横前,俯临渤海,镇海齐燕。吁嗟群夷,蚕而食之,唯台山山,一石岿然。谁守此者,保有万年?”燕台石西北数十米处矗立着解放后修建的抗日烈士纪念碑。

1982年6月,烟台山东北角礁石盘上新建惹浪亭。该亭临海而立,渐次跃于海面,于远处观看,恰似飞峙于万顷波涛之上,立身于千层浪涌之中,大有招波惹浪之态。在此观海听涛,别具情趣。自1989年,烟台山风景区被列入烟台市政府重点开发建设项目后,公园在绿化美化、景点建设等方面不断改进完善,并建有环海栈桥、空中索道、水上酒楼、烽火台等一批新的景点。夜登烟台山,西望烟台港码头,灯火阑珊,一个现代化的港城展现在人们眼前。

    烟台山上山下,那一幢幢外国领事馆、官邸、建筑群,记录了烟台作为山东第一个开埠通商口岸的特殊历史。此外,烟台山还是一个置山临海风光旖旎的旅游佳地,以幽雅而著称,山上树木葱笼,红楼青舍,参差隐现,美丽如画,早在康熙年间,烟台山就被誉为“福山八景之首”。在山上,有以“龙王庙”、“忠烈祠”、“狼烟台”为代表的民俗建筑群,又有“燕台石”、“造化奇观”、“盟情崖”、“太白石”、“母子龟”等神奇景点;有高人、墨客的题诗,刻石勒碑,还有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让人思绪万千,回味无穷。
烟台山公园主要景点有:墩台灯塔、燕台石、抗日烈士纪念塔、石船、惹浪亭、观海楼和原各国领事馆区。

民族英雄纪念碑 
    此纪念碑1945年根据胶东行署指示,为纪念在抗日战争第一次解放烟台时牺牲的烈士建此烈士墓。1946年5月9日动工,10月10日竣工,占地530平方米,碑高8米,为五角菱形,碑顶有红五角星,碑北面有一五星亭,中间架一小桥,与烈士碑相连,碑正面刻着“民族英雄永垂千古”八个大字,北面刻着89名烈士名字和烟台原副市长徐中夫和孙云铎撰书碑文,西面刻有中国共产党烟台市委员会与烟台市政府暨全体市民撰献的题词,东面刻有烟台各界联合救国会的题词。1947年国民党侵占烟台,将碑顶拆掉,二次解放烟台恢复原貌。1979年7月6日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成为我市军民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石船 
    烟台山北坡,陡峭险峻,一块巨石横卧山腰,宛如一叶搁浅的扁舟,“扁舟”旁边紧连一块丈余高的巨岩,酷似船上的蓬帆,上书“造化奇观”四个盈尺大字,这就是烟台的著名景观。“石船”在“船舷”上刻有七律一首:谁将石壁劈成舟,屹立山腰海上头,纵有风涛惊不倒,虽无浆舵势能悠,难供利害奔南北,止许高人宴复秋。却笑胶舟游楚水,问王空自动齐候。眼观石船,耳听涛声,读此佳句,石船真象漂泊大海。

烽火台 
    即狼烟墩台,长15米,宽13米,高6.3米。据史料记载,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防倭寇侵扰而修。因年久残损,1991年修复。台上有一高6米的长杆,长杆上有挂兜,内置狼粪。发现敌情,昼则升烟,夜则举火,以为警报,简称烟台。“烟台”一词即源于此。

龙王庙  
    1984年在烟台山巅挖掘出一石碑,高1.28米,宽0.7米,碑题是《重修烟台龙王庙龙王神庙并建忠烈祠碑记》。从市志和石碑知该庙始建于明末,因年久而庙塌像毁,清同治五年(1866年)重修,庙堂共三间,中间供奉龙王神位,左有风伯雨师,右有雷神电神。相传农历八月十八为四海龙王神会之日,烟台山上举行庙会,十分热闹。后因世事多变庙宇被毁,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烟台官商募资修建,改建成忠烈祠,供关王和岳王两人,香火旺盛。后年久失修。 1994年8月又查阅有关资料,按原貌修复。
 


 

在线留言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负责声明
  • ABOUT US
  • 环球导航网(worldtravelling)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