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大染坊

 

    淄博周村大染坊浆染业在明末已是周村主要产业之一,至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周村已有浆染坊 40余家,染坊70余家,从业人员近5000人。大染坊位于银子市街90号,是由周村王家庄克勤堂张安兰创办于清朝道光年间,张氏的创业经历与电视剧《大染坊》的主人公陈寿亭的奋斗历程非常相似。该染坊是周村现保存最完好的一处染坊。业务主要是将收购来的坯绸坯布进行整理染色加工,然后批发出去。清光绪年间,资金达三百万两白银,先后到济南、青岛、天津、北京等地开设分号.

    为了再现当年手工业印染场景的大染坊,周村古商城内恢复了大染坊旧址,这是一个三进院落,有上浆、整形、成品车间,有掌柜房、帐房和住宅,里面的陈设古色古香。在工棚里面,可以看到有白发的老大娘仍然从容地摇车纺线或者坐在织布机前掷梭,也可以看到健壮的汉子在染缸里面染布,从纺线、织布到染色这一系统的流程,游客都可以动手参与。天气晴和的日子,在大染坊的院子里,看到明净的阳光照下来,高高的竹架上悬挂着染缸里染出的一幅幅大红、深绿、鹅黄和蓝底白花的印染布,明亮的色彩衬着灰扑扑的青砖古墙,有一种很奇异的视觉效果,仿佛是一部老电影中的场景。

    周村是封建社会后期经济转型中兴起的手工业、商业重镇,在明清时期发展成为我国北方的重要商埠,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此处,惊讶于这里的繁荣盛景,曾经欣然命名“天下第一村”。这个传说是真是假已无从考证,但是“金周村”、“旱码头”却是明清时期叫响的称号。明清时期,这里不仅商业繁荣,饮食、文化、民俗等也别具特色,花灯、锣鼓、芯子、高跷等民间活动至今盛行。遥想当年,周村古商城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钱庄、绸缎庄、染坊等商铺遍布街市上,周村商城内的商人将分号开到了全国各地。在当时经济繁荣的背景下,秦楼楚馆也应运而生,成为有钱人的娱乐场所。这里曾经是中国商业的摇篮,这里产生财富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美丽的故事和传奇。

   “济南、潍县,日进斗金,不如周村一个时辰。”这是明清时代流传在民间的一句俗话。最兴盛时,周村的银子市街的票号有128家之多,资本总额达600万两白银。在风云变幻的近代,周村老街曾经是中国工商业巨子的摇篮,以 “东方商人”孟洛川为代表的孟氏商业集团的商业巨头们,以民族工业开拓者张启垣(电视剧《大染坊》中陈寿亭的原型)为代表的印染业先辈们,以制作“天下第一锣”驰名中外的铜响业工匠们,以及把诸多商品“国际化”经营的形形色色的创业者们,他们在风云诡谲的年代里,在风起云涌的商海征战中,以老街为基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商界神话。


    周村古商城内的石板路上,街道两侧是飞檐斗拱的明清建筑,虽历经百年风雨,仍保持着古朴的风貌。景区内的魁星阁、千佛寺里面众佛肃穆;民俗展馆、艺术展馆向人们展示了当地的民俗风情和艺术特色;大街、银子市街、丝市街……这些青瓦灰墙的街巷名字仍然还带着许多年前商业繁荣时期的印迹,一家一家的店铺看过去,丝绸布庄、当铺药店、茶楼染坊、钱庄票号、字画店古玩店……俨然再现了百年前商业繁荣时期的画面。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由张艺谋导演、巩俐主演的电影《活着》曾在这里拍摄,一度让当地人引以为荣。

    看过电视剧《大染坊》的人都不会忘记周村,不会忘记陈寿亭说的“要把大华开遍全中国”,这种豪气的底蕴正是源于发达的商业文化。周村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大商人,明代的范永观、清初的邱尚德,直到后来最有影响的山东商人孟洛川,他们为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树起了辉煌的里程碑,也把宝贵的文化传之久远。

    一部电视剧<<大染坊>>的热播,更使百年商埠周村备受关注。历经百年风雨,如今走在周村大街,绸市街、丝市街、银子市街、平等街、油坊街等,都依然带着那个时代的烙印。青瓦红墙、灰砖土壁,恍如旧时光景;当铺药店、茶楼染坊、客栈古玩,林立的招牌依稀见证了当年之繁华。

    电视剧《大染坊》中陈寿亭,是作者将周村流传很广的许多传说中的人物故事结合在一起创造出的一个形象。陈寿亭早年要饭的遭遇就是缘自于当时一个叫张星垣的大业主的传说,张星垣的故事在周村可谓家喻户晓。有一年的大年三十,又冻又饿的张星垣昏倒在周村一家大户人家的门口,被好心的主人收留。这家的主人就是在当时很有名的商人石茂然。张星垣被救之后留在石家当了伙计,因为聪明机灵且为人忠厚,石茂然的女儿喜欢上了他,石茂然就招了张星垣为婿,并借了一笔钱给他作资金,开起了染坊。张星垣开的染坊字号叫做“东元盛”,慢慢发展到各地开分号。

    当时的周村大街,可算得上是中国商业的摇篮。像八大祥这样有名的字号,都将分号开到了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就拿张星垣的岳父石家的字号来说,比较闻名的就有八大鸿、六大瑞等众多绸布庄和钱庄等,分号遍及全国。

    说起周村兴盛的原因,不能不提到李化熙。明末,李自成起义攻占北京后,榆林三边总督李化熙见明朝大势已去,便降了清朝,并带领数十万大军回到家乡周村屯兵。一下子多出了这么多人要吃要喝要穿要住,于是各地商人蜂拥而至。为了保护这个市场,怕税重抑商,李化熙就给皇上打了个报告,皇上批示“今日无税”。他把皇上谕旨刻成石碑,树在商业街上,结果成了天天都是“今日无税”。

    从明万历年间往后,周村这个地方每年都要出几个进士举人,有了功名做了官的人多了以后,需求市场也就越来越大,秦楼楚馆也跟着来了,据说,明末清初的楼馆里美女如云,色艺俱佳,声名远播。一时间,各地客商慕名前来,周村的锦绣繁华盛极一时,曾被乾隆皇帝御赐为“天下第一村”。


    周村是封建社会后期经济转型中兴起的手工业商业城镇,明清时期发展成为我国北方的重要商镇. 周村古商业是在各种手工业、农副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丝织业为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乡村盛行栽桑养蚕,所产的蚕丝、绫、罗、缎、绸等都在周村集散,从而推动了其他手工业和商业的兴盛。通过从康熙到道光近150年的发展,周村成为相当繁华的市镇。周村古商城坐落于周村城区西部,为古老的商业中心所在地,2001年被列为省重点旅游开发项目。周村古商城历经数百年风雨至今仍保留完好,街区纵横,店铺林立,建筑风格迥异,被中国古建筑保护委员会的专家誉为“中国活着的古商业建筑博物馆群”,具有很高的旅游观光价值。周村古商业由大街、丝市街、银子市街、绸市街等古商业街区组成,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优秀历史建筑、省重点旅游开发项目。


 

在线留言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负责声明
  • ABOUT US
  • 环球导航网(worldtravelling)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