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山公园

小鱼山为青岛市第一座古典风格的山头园林公园。海拔60米,面积2.5公顷,绿地面积2.1公顷,绿地率84%,因靠近鱼山路而获"小鱼山"之称。山虽不高却能远眺,登山俯瞰,栈桥、小青岛、鲁迅公园、海水浴场、八大关等景观尽收眼底;山虽不大却因地处市区而颇显突出,为游人视线所瞩。

小鱼山主建筑为"览潮阁",三层八角高18米,阁内有螺旋式的楼梯,外设护栏平台,人们可沿平台绕阁一周,饱览"蓝天、碧海、青山、绿树、红瓦、黄墙 "这一青岛的独特风貌。山之西坡有一挑檐式六角亭,因站在亭内可一览碧波荡漾的汇泉湾,故取名"碧波亭"。东面是四角的"拥翠亭",其风格与"碧波亭"相似。上述三处的匾额皆由著名艺术大师吴作人先生题字。东南角有顺山势而建的飘台式三层茶室,供游人小憩或极目海天。

览潮阁和拥翠亭连接处的曲廊正面,有一直径两米的白色雪花石浮雕山标。山标周围是黑色大理石象形文字和壁画。北廊壁上镶嵌着长九米,高二点六七米瓷板釉上彩壁画《八仙过海》,其设计稿获全国美展一等奖。东廊壁上镶嵌着长九点一米,高二点六七米的大型瓷板釉下彩壁画《蒲松龄宇宙》,描绘了蒲松龄的故居和《崂山道士》、《促织》、《席方平》等聊斋故事情节,构图丰满,意味深长。

小鱼山公园的树木以五角枫为主,配合园林建筑新植黑松、银杏、樱花、千首兰等各种常绿树和花灌木。整个小鱼山公园的建筑设计围绕“海”的主题,突出了“鱼”的图案造型,构造新颖,使古典园林呈现着时代的气息,使自然美、建筑美和艺术美融为一体,在建筑风格上颇具特点。 山坡南面有代表青岛欧式建筑风格的微缩景观。

小鱼山历史
1934年,为弘扬佛学,由居士王金玉赞助在小鱼山之巅建造讲经阁一处,做为佛教居士听经薰修之所,名"湛山精舍"。其占地约12亩,上下两层,为古建筑形式,黑瓦复顶。远处遥望,在青岛诸多建筑中独立标格。据前辈师长回忆,湛山精舍落成后,当时的"佛学研究社"和"法物流通处"均迁入小鱼山。每星期日下午,前来听经的各界人士甚众,小鱼山一时成为佛法弘扬之地。1959年,湛山精舍因近于倒塌而被拆除,遗址仅存。

为开发和利用小鱼山这一宝贵的风景资源,青岛市园林环卫局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此建设了青岛市第一座古典风格的山头公园-小鱼山公园。公园因势谋景,以景造型,围绕"海"的主题,突出"鱼"的特色,将亭、台、廊、阁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自然美、建筑美与艺术美融为一体。公园正门那古铜色的两扇山门上,用金黄色勾勒出的两条被钓着的黄花鱼,围墙上的绿色瓦当,也都刻有跃跃欲试的小鱼,处处显示"鱼"山之特色。

小鱼山之巅的主建筑"览潮阁 ",是一座八角挑檐式建筑,绿色的琉璃瓦,雕梁画栋,八角挑檐并非龙凤,而是鱼的头部。额仿和门楣打破了木质人工彩绘的传统,采用瓷板烧制,围绕着海洋生物勾画出彩色的图案。进入阁内,可以看到磨漆的《古代船只》壁画和《青岛建筑集锦》丝织壁挂,以及铅腐蚀画《海底世界》。沿螺旋式楼梯登上阁的二、三层,人们可沿平台绕阁凭高远眺,第一海水浴场、汇泉湾、青岛湾,以及栈桥、小青岛等海滨的美景尽收眼底。此处被人们誉为俯瞰青岛市区和海滨风光的最佳处。

览潮阁东西两侧各建有一座绿瓦覆盖的挑檐式凉亭,东为"拥翠亭",西为"碧波亭",游人在此即可观赏海上波光帆影,也可浏览远近葱郁的山峦风光。东侧平台建有可供游人憩息的长廊,廊上镶嵌大型彩釉壁画,均取材于神话传说和聊斋故事,如《八仙过海》、《促织》、《香玉》、《席方平》等,色彩绚丽,造型优美,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为小鱼山增添了几分仙山之气。

1999年,小鱼山又增添了"青岛名建筑微缩景观",将青岛的著名建筑,如总督府、迎宾馆、火车站、天主教堂等,按一定比例制成微缩建筑,供游人观赏,这样一来,足不出小鱼山公园便可一览青岛名建筑的风采。

山下看小鱼山,郁郁葱葱的枫树林环抱着"览潮阁"、"拥翠亭"、"碧波亭",三者错落有致,比例协调,绿化的琉璃瓦更使它们和山融为一体。夕阳西下,晚霞映红天空和海面,形成了"鱼山晚霞"的美景。秋天,枫叶红遍,又是一番景象。"鱼山秋月"由位列青岛市十大景观之一。


 

在线留言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负责声明
  • ABOUT US
  • 环球导航网(worldtravelling) 版权所有